本篇文章1101字,读完约3分钟

政策微观评估

童童

自从空天然气控制相关指标被纳入地方政府的评估中以来,人们一直担心为地方政府伪造相关的空天然气质量监测数据或由于评估压力。事实上,从以往的经验来看,即使在空空气污染严重的红色预警期,一些地方也不乏“逆风”排污,客观上凸显了相关监测数据的缺乏。

针对上述担忧,环境保护部近日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相关负责人透露,截至2016年11月底,中国1436个国家控制站的监测权力已全部收回,由之前的“谁评估谁监测”改为“谁评估谁监测”,旨在从制度上保护监测数据不受行政干预。

该负责人表示,环境保护部也在努力确保监测数据的质量。收电后,对现场运行维护公司的数据质量管理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开始建立国家、地区和运行维护机构三级环境质量监测质量控制体系;强化司法威慑力,自2017年1月起实施“两高”司法解释,将环境监测数据欺诈行为作为“破坏计算机信息罪”处理,有效解决了欺诈定罪难的问题;严格调查和处理数据欺诈。

监测事权上收 助推理顺环境考核机制

根据有关安排,在“十三五”期间,环境保护部将进一步优化并有可能扩大1436个国家控制的燃气网点,使其更客观地反映空燃气的实际质量。客观地说,监察权力的集中,真正理顺了监察和评估的逻辑,即“谁评估,谁监察”。事实上,保证环境监测的质量非常重要,它可以使环境质量监测保持“环境监测工作的生命线”的底线。

监测事权上收 助推理顺环境考核机制

当然,“谁评估,谁监测”的原则并不仅仅适用于空的气体质量监测。在我国建设生态环境屏障的关键时期,严格控制污染监测对于科学高效地实施环境治理至关重要。环境保护部2016年11月发布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十三五”规划》明确要求加快环境空气、地表水、土壤和沿海水域等环境质量监测权的征收,全面建设国家环境质量监测网络。所有台站的原始监测数据首次直接传输到中国国家环境监测中心,实现了“谁评估,

监测事权上收 助推理顺环境考核机制

笔者认为,确保监测行为不受行政干预,是找到地方环境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这可能为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环境守法的尴尬局面找到突破口。

长期以来,企业知法犯法、逆风排放污染物的行为,都是我国环境守法不力、环境执法不力的症结所在。事实上,这背后的深层原因在于地方政府对污染企业的长期保护,其动因在于受行政庇护的大型地方企业往往承担着承担地方主要财税来源的重任。一旦按照有关规定采取停业整顿等严厉措施,将不可避免地给当地经济利益带来重大损失。

监测事权上收 助推理顺环境考核机制

因此,行政行为介入环境监测等一系列行为,暗中保障经济发展和地方利益,逐渐成为“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隐形盾牌。因此,从这一点来看,环境保护部已经接管了数千个国家控制的监测点的权力,实行“谁评估,谁监测”的原则,这必然会使一系列妨碍环境守法的违法行为无处藏身。

来源:荆州新闻

标题:监测事权上收 助推理顺环境考核机制

地址:http://www.jinchengblades.com/jzxw/95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