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356字,读完约8分钟

[摘要]去年,联想集团(香港股票00992)的收入为454亿美元,同比增长5.38%,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为1.89亿美元,同比下降135.38%。

很多人都不知道雷军除了和董明珠打了个赌外,还和联想集团总裁杨·打了个赌,董明珠将在未来五年为湖北做出更多的投资和贡献。

7月19日,也就是小米在香港上市的第10天,湖北人雷军回到武汉学习。他计划将小米的人工智能总部落户武汉光谷,以加速小米“第二总部”的发展。在雷军的计划中,他将在未来几年向武汉投入230亿元。

就在今年7月雷军访问武汉的前几天,40辆载重量为8吨的卡车在数千英里外的深圳和东莞松山湖之间行驶。这是华为R&D团队和其他部门的搬迁,也是华为几年前第二次将其终端总部迁至东莞。华为的搬迁曾经吸引了很多关注。

不仅华为和小米,联想也位于武汉东湖高新区的基地(600133,诊断单元)。自从六年前奠基以来,现在已经有近1万名员工。同样在7月,联想的手机和平板电脑也在这里连续生产,年生产能力达数亿台。与此同时,位于广东河源的中兴通讯工厂开始恢复生产。两年前的7月,中兴通讯(000063)(香港股票00763)将其通信设备制造业务和手机业务生产线从深圳迁至河源。

科技巨头外迁潮:离开“北上广深”

不仅中关村的程序员(000931)凌晨三四点还在加班,南山科技园的产品经理们,“北逃广州、深圳”似乎成为许多科技企业主动或无奈的选择。

近年来,无论是转移R&D基地还是生产工厂,国内科技巨头都开始将目光投向一线城市之外,这已成为一种趋势。在科技巨头眼中,二线和三线城市变得越来越有吸引力。这次搬迁有什么相似之处?背后的考虑是什么?巨人的搬迁路线是什么?

小米武汉成立了“第二总部”,并继续瞄准四川、江苏和广东

雷军日前在武汉透露,小米武汉总部以R&D为核心,以万人规模进行规划和思考。他希望在十年内把武汉总部建成一个拥有数万人的公司。在雷军的布局中,武汉第二总部定位为“超大型R&D总部”,专注于黑色技术、新零售、人工智能、海外业务和互联网金融。此外,还负责为武汉引进或培育小米生态链企业,为智能硬件和互联网产业创造生态环境。

科技巨头外迁潮:离开“北上广深”

毫无疑问,小米和武汉的关系日益密切,小米也将其“重资产”转移到了武汉。问题是,为什么在北京中关村发家的独角兽小米集团和雷军会把武汉视为“宝地”?

据知情人士透露,雷军把“第二总部”设在武汉,这源于家乡的感觉,而不仅仅是家乡的感觉。

事实上,雷军是湖北仙桃人。他毕业于武汉大学计算机系。他只用了两年就完成了四年的学分。同时,受《硅谷之火》中创业故事的影响,雷军大学在毕业前就开始走上创业之路,其自身具有强烈的“武汉情结”。之后,雷军,无论是找人创业还是投资项目,都被打上了深深的“武汉品牌”的烙印。

“另一方面,除了雷军自己希望回馈和回馈家乡武汉外,武汉市政府诚挚地邀请并给予大力支持。”近年来,武汉飞速发展,光谷聚集的产业和人才优势也使武汉成为雷军未来小米商业和生态链布局的“风水宝地”。同时,与北京相比,武汉的房价、房价和劳动力成本都相对较低,这也可以大大降低企业成本。此外,作为“华中第一要塞”和全国交通枢纽的武汉,也在市内形成了许多成熟的商业区,其地理位置和交通便利也将对小米的业务拓展起到重要作用。”

科技巨头外迁潮:离开“北上广深”

事实上,2017年是小米和武汉建立“深厚感情”的关键一年。早在去年年初,武汉就召开了吸引全市投资的会议。当时,领导们高呼雷军等武汉著名校友要建设自己的家乡,雷军深受感动。

之后,雷军被聘为武汉市招商引资局的第一任顾问,先后七次访问武汉。除了以超高效率打造小米武汉总部,他还出售了位于武汉的小米之家。

去年5月3日,小米宣布与湖北省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将联合推出规模为120亿元人民币的长江小米产业基金。该基金将用于支持小米和小米生态链企业的业务发展。

在过去的三年里,小米生态链探索出了一条独特的发展之路,以工程师为基础的投资团队,按照“投资而不持股,帮助而不添乱”的投资逻辑,以矩阵方式孵化初创企业。根据雷军的计划,5年内将投资100家生态连锁企业。众所周知的爆炸,如mi乐队,充电宝,平衡车和空气体净化器诞生在生态链孵化的方式。

根据小米集团的财务报告,截至今年第一季度,在mainland China销售的中国产品有1600个单品,都是独立开发或与生态链企业合作开发的。与此同时,小米通过投资和管理建立了一个由210多家公司组成的生态链。截至去年年底,小米除智能手机和互联网外的三大主营业务之一“物联网和消费产品”的收入为234.48亿元,同比增长88.86%,收入占比从2015年的13%上升至20.5%。

科技巨头外迁潮:离开“北上广深”

去年6月29日,武汉市政府与小米、金山和顺威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小米武汉总部正式揭牌。在光谷金融港b24号楼三楼,小米、金山、顺威的标识并排展示。这三家雷军企业与武汉大学著名校友雷军一起,“以智慧回报韩”。

根据协议,小米之家的销售总部将设在武汉,并计划在未来三年开设1000家门店,力争在五年内实现700亿元的收入。

与此同时,小米的一些主要业务和数百家生态链公司也将迁往武汉,努力打造未来中国人工智能设备的研发和生产基地。

雷军去年年底还表示,未来几年小米将在武汉投资230亿元人民币,全面建设小米武汉总部。

据《时代周刊》记者报道,目前,位于光谷金融港的小米武汉总部拥有600多名员工,其中70%是在当地招聘的。小米武汉总部大楼,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正在积极建设中,计划在2020年左右投入使用。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北京和武汉,小米还瞄准了成都、南京、深圳等地。

今年4月,雷军亲自前往成都与当地领导会面,并与重庆市政府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表示,将重点深化智能制造和智能应用、大数据产业、新零售和消费金融领域的合作。雷军透露,重庆工业基础好,发展前景广阔,小米公司将加大在重庆的投资。

事实上,雷军和成都也有关系。今年7月9日,小米集团在香港成功上市,雷军在香港哽咽着按响了门铃,并发表了《小米新旅程理论》,引起了广泛关注。事实上,早在11年前的10月9日,雷军就带领金山软件(香港股票03888)上市,并首次在香港证券交易所敲响了警钟。目前,雷军仍是金山软件的董事长,截至去年年底,他作为实际控制人持有金山26.87%的股份,金山早在13年前就落户成都。在雷军看来,成都的it产业在中国是相当领先的,未来还会进一步快速发展。

科技巨头外迁潮:离开“北上广深”

去年10月,小米科技与南京市建邺区政府签署投资协议,宣布小米科技华东总部项目正式落户南京,并选择建邺作为其选址。据记者称,从去年8月1日小米开始与建邺区谈判到项目实施,只用了70天时间。选择南京是为了更好地利用长三角的制造优势,服务小米的生态链和供应链。

小米表示,华东总部是小米在北京以外最重要的布局基地,小米将与建邺区在生态链及相关服务方面进行合作。小米还计划在今年年底前在南京开设11家,在江苏开设60家,这样小米在南京的年营业额将达到10亿元人民币。

《时代周刊》记者从小米内部人士处了解到,南京是小米手机的重要基地和“福地”,小米自成立以来就在南京组建了手机研发团队。早期的小米手机是“100%南京制造”,甚至现在,30%的小米手机都是南京制造的。

另一方面,小米生态链中的明星企业米子科技于2012年在南京成立。2016年,其营业收入超过20亿元人民币,积累了8000多万个充电宝。

值得一提的是,小米集团在招股书中对土地使用权和办公楼资本支出的表述是:为了应对员工数量的增加,以最具成本效益的方式拓展国内和全球业务,小米将继续获得现在和未来的土地使用权,并将投入资源在北京、武汉、成都、南京和深圳建设办公楼。随着小米在更多国家和地区拓展业务,资本可能开始影响整体流动性。

根据招股说明书,小米在2015年出资购买了新办公楼的部分土地使用权,并在2016年获得了相关证书。根据与当地政府部门签署的协议,新办公楼的建设共支付了36亿元人民币。

今年7月,华为加快了对东莞土地的收购,并相继拍摄了四幅地块

7月初,华为派出“40辆8吨卡车,共60趟”大力推进,2700人从深圳转移到东莞松山湖的消息引起了热议。华为的“欧洲小镇”、“法国新家”、“无论是城堡还是别墅,还有小火车运输”的消息吸引了外界的关注。

面对质疑,华为表示,其总部仍设在深圳,搬迁的部门包括R&D团队以外的其他部门人员。

据公开信息,华为松山湖总部基地总投资100亿元。据了解,早在五年前,华为就开始想将其终端总部迁至东莞松山湖,但当时大多数员工反对。任主动将其终端总部迁至东莞。华为将其终端总部迁至东莞后,迅速成为东莞的头号巨头。

数据显示,2014年,华为在东莞仅缴纳2.4亿元税款,在东莞仅排名第十。然而,自2015年以来,华为已成为东莞税收和收入的冠军。2016年,东莞华为的收入超过1000亿元。

事实上,华为离开深圳前往东莞的言论在过去两年从未停止过,但华为总裁任曾多次表示:“深圳的商业环境总体上很好”,“我们从未想过要搬走,我们的总部将永远设在深圳。”

对于这次搬迁,华为人也向记者强调:“华为不是搬家,只是扩大办公面积。”

《时代周刊》记者询问东莞国土资源网,了解到7月份以来,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加快了对东莞松山湖土地的收购,先后拍摄了位于东莞松山湖高新区阿里山路与桃园路交界处的4幅地块。研究用地面积37600平方米,交易价格2953万元;位于松山湖高新区桃园与台中路交界处,占地26000平方米,科教成交价2045万元;位于松山湖基隆路与台中的交界处,占地72500平方米,成交价5717万元;以及位于阿里山路与台中路交界处的研究用地,占地99000平方米,成交价7764万元。上述四块土地总面积为235,100平方米。

科技巨头外迁潮:离开“北上广深”

有评论员指出,近年来,深圳的土地、房价和劳动力成本一直在上涨,这是华为搬迁的一个重要客观因素。一线城市的土地短缺和高房价对企业造成了致命的打击,而企业成本的深化是企业逃离的重要原因。

中兴联想去哪里?

事实上,不仅是华为,联想、中兴、哈默等企业也在加速手机产业链的重新定位和布局。高科技企业正一个接一个地向二线城市转移。是不是因为北京和深圳的运营成本太高了?还是一个噱头?

很多人不知道小米雷军和格力董明珠有一场著名的“世纪赌局”,实际上和联想的杨有一场赌局。

去年5月底,联想集团首席执行官在长江基金合伙人会议上主动“挑衅”雷军,称雷军喜欢竞争和竞争,并决心与他竞争5年,看谁在湖北未来做出更大的贡献。

联想武汉基地位于东湖高新区光电信息产业园,占地面积12万平方米。这是联想在世界上最大、最先进的自有工厂。基石于2012年5月铺设,施工于12月开始。2013年4月,设备封顶,7月设备上市,10月第一款产品下线,12月实现量产,创造了“签约同年开工,一年投产”的“光谷速度”,实现了联想全球投资的“三个最好”:建设规模最大、建设速度最快、生产时间最短。目前,生产的产品涵盖了联想手机和平板电脑的全系列,最大设计产能为1亿台。联想在武汉有近1万名员工。

科技巨头外迁潮:离开“北上广深”

据杨回忆,联想决定落户武汉时,武汉没有一个完整的手机等电子产品的工业供应链环境,也没有上游零部件供应商。落户武汉后,启宏光电等上下游配套厂商纷纷来武汉投资,规模达35亿元。

截至2017年4月,联想武汉基地累计实现产值1172亿元,出口额93.6亿美元。

杨还表示,联想个人电脑将加入智能和云服务元素,形成pc+云新常态,武汉基地是联想推出智能物联网的重要阵地。

有趣的是,在截至今年3月31日的2017年财务报告中,联想集团(0992.hk)指出,该集团出售了武汉R&D中心的资产,实现利润6100万美元。去年,联想集团的收入为454亿美元,同比增长5.38%,其母公司净利润为1.89亿美元,同比下降135.38%。这意味着联想很难通过“卖楼”来完全缓解亏损压力。

自成立以来一直处于亏损边缘的哈默手机去年之所以能够“复苏”,是因为它成功获得了10亿元的融资,因此它还决定将其总部从成本高昂的北京迁至成都。

与此同时,华为在同一城市的兄弟中兴通讯(ZTE)与华为有着相似的搬迁路径,并开始在河源布局。2016年7月,公司将通信设备制造业务和手机业务生产线从深圳迁至河源。

中兴河源工厂的一名员工向《时代周刊》记者表示:“今年4月美国禁令启动后,中兴工厂直接瘫痪,所有工人都停止了工作。7月初接到恢复生产的通知后,生产已经全面恢复。

来源:荆州新闻

标题:科技巨头外迁潮:离开“北上广深”

地址:http://www.jinchengblades.com/jzxw/78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