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541字,读完约6分钟

摘要:中国的对外开放正在加快,这不仅是为了应对中美贸易摩擦,也是为了迫使中国进行内部改革。《时代周刊》记者采访了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部副主任白明。

7月28日,《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办法(负面清单)》(2018年版)开始实施。这份文件总共有5页,对外国投资的限制比2017年版的63页少了15页。

2018年外国投资负面清单在22个领域推出了开放措施。亮点是:在金融领域,将取消对外资参股银行业的限制,到2021年,金融领域的所有外资股份都将被取消;在制造业,汽车行业分别于2020年和2022年取消了对特殊用途汽车和新能源汽车外国股份的限制,并取消了对商用车和乘用车外国股份的限制。此外,2018年版《外商投资负面清单》删除了“我国法律法规有其他规定的,从其规定”的解释,明确了负面清单以外的领域,并按照境内外投资一致的原则实施管理。

对外开放举措密集推出 专家:能开放领域几乎都开放了

大幅减少外商投资的负面清单显示了中国实施新一轮开放的决心。6月以来,中国大力推行了一系列鼓励外商投资的措施:6月11日,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积极有效利用外资促进高质量经济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6月30日,国家发改委和商务部发布了2018年自贸区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自7月30日起实施。

中国的对外开放正在加快,这不仅是为了应对中美贸易摩擦,也是为了迫使中国进行内部改革。《时代周刊》记者采访了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部副主任白明。

注重后续配套改革

《时代周刊》:在新的外资准入负面清单中,在金融、基础设施、交通、文化、汽车、船舶、飞机、农业、能源和资源领域引入了开放措施,限制性措施减少了近四分之一。限制性措施减少的领域有哪些特点?

白明:应该说几乎所有可以打开的领域都是开放的。这也表明,未来进一步的开放措施,如金融业和汽车工业的开放,都有相应的开放时间表:金融业将在2021年全面开放,汽车工业将在2022年开放。也就是说,这种开放即将到来,它也提供了开放的未来,这将在未来实现,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这一次,一些前沿领域已经放开。过去,这些领域受到严格限制,如飞机设计、制造和维修,这基本上形成了整个行业的开放,这表明我们对这些前沿领域充满信心和开放。

《时代周刊》:在金融领域,银行业外资持股限制将被取消,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期货公司和寿险公司的外资持股比例将放宽至51%。2021年,对金融业所有外国股票的限制将被取消,这将产生什么影响?

白明:这有利于推动中国金融市场的改革。中国的对外开放不仅仅是将整个实体经济对外开放。整个金融业也必须走向全球。扩大金融业的开放可以更好地服务于国内实体经济。

目前,我国金融业处于相对封闭的环境中,发展水平较低,主要服务收入是利差。例如,在银行业,存款和贷款利差是主要收入,而外国则更多地依赖多样化的服务收费。证券业和保险业也存在类似现象,服务水平和范围达不到国外水平。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对外开放,引进国外金融业形成竞争,中国金融市场融入国际金融市场,使我国金融业在国际分工中更加主动。

对外开放举措密集推出 专家:能开放领域几乎都开放了

《时代周刊》:例如,就金融而言,如果银行业要变得更加开放,就有必要消除更多监管障碍,减轻公司报告的负担。如何做好负面清单的后续配套改革?

白明:实际上,这些后续改革更重要。在博鳌亚洲论坛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四项开放措施,涉及两点:扩大市场准入和改善商业环境。事实上,扩大市场准入意味着敞开大门,降低门槛。然而,进入只是一个方面,生活好是另一个方面。因此,有必要着力改善经营环境,进一步规范金融秩序,让涉外行业感到有法可依、透明度强。此外,还应在制度上加以便利,如企业备案制度,简化和分散审批程序,使企业可以少办一些,它们自然会进来。开门没有吸引力,但市场是混乱的。归根结底,这一系列改革涉及到中国政府职能的转变,理顺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对外开放举措密集推出 专家:能开放领域几乎都开放了

追求本地竞争优势

《时代周刊》:根据商务部发布的最新外商投资数据,今年前5个月,欧盟28个国家在华新设企业856家,同比增长10.2%,但实际外资金额为34.1亿美元,同比下降16.5%。如何理解新办企业增加而实际外资减少的情况?

白明:我们不能只看用量。从外资结构来看,更多的外资投向劳动密集型、就业驱动力更明显的服务业,但更多的资本投向制造业。

最近,中国利用外资面临压力,部分外资流出,但很难说是否受到中美贸易摩擦的影响。因为不管外国资本的流入和流出,中国国内劳动力成本的增加都必须加以考虑,而一些外资企业却因为成本的增加和利润有限而离开了中美贸易摩擦的空-plus——如果这个行业直接出口到美国,那就更难留下来了。因此,外资外流是由于成本增加、市场问题或两者兼而有之。

对外开放举措密集推出 专家:能开放领域几乎都开放了

《时代周刊》:中国的劳动力成本正在上升,但与此同时,技术的发展也在弥补这一劣势。制造业开始回归传统的工业力量,这成为新一轮产业转移的特征。中国将如何应对美国通过减轻税收负担和为其制造业创造成本优势来扩大包括页岩气在内的本土能源产业这一事实?

白明:技术的发展是一个随着时间积累的过程。中国必须向高科技方向发展。然而,所谓的“一口气吃不下脂肪”,中美贸易摩擦很大程度上是美国想要阻止中国向高端制造业转移的方式;另一方面,劳动密集型产业曾经是中国的优势,现在比东南亚国家更差。

目前,中国可以说是处于中间位置,不再具有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但与高科技制造业仍有差距,因此我们可以追求当地的竞争优势,尽最大努力留住因劳动力成本上升而流出的企业。另一方面,纺织服装等低端产业的转型升级,可以增加技术含量,提高品牌质量,即从“一高一低”两个方面入手。结合中国自身优势,包括整个产业链优势、规模经济优势、产业集聚优势和制度动员优势,最终形成综合竞争优势。个人项目有差距,但如果你全面比较,你可以占据有利位置。

对外开放举措密集推出 专家:能开放领域几乎都开放了

时代周刊:从当前的国际形势来看,中国对外开放的整体水平应该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我们可以从哪些主要方面着手?

白明:习近平总书记在博鳌论坛上已经提到了这一点。当务之急是大幅放宽市场准入,改善经营环境,积极扩大进口,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此外,它还可以增加,如在对外贸易竞争中创造新的优势,“一带一路”、自由贸易区战略等。,这是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起点。

来源:荆州新闻

标题:对外开放举措密集推出 专家:能开放领域几乎都开放了

地址:http://www.jinchengblades.com/jzxw/78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