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556字,读完约6分钟

湖北日报(记者胡、通讯员阿丹)工业扶贫是实现扶贫目标最有力、最可靠的支撑。6月4日,从省农业和农村事务部获悉,我省37个贫困县已形成54个主导扶贫产业,316万人直接受益于产业发展,实现了从“支持生存”到“支持发展”的根本转变。

湖北农业资源丰富,工业基础良好。在“青山在青山在金山银山”的理念指导下,茶叶、食用菌、道地药材等一批特色产业迅速发展,成为贫困地区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支撑,成为未来农村产业振兴的重要基础。武当倒茶、恩施尤鲁、随州蘑菇、蕲春艾等著名的特色“金”招牌闻名全国。

该村有主导产业,家庭有增收项目。37个贫困县建成2000多个初级加工设施,农村电子商务综合示范全面覆盖,5786个村级服务网点建成,贫困村专业合作社全面覆盖。

建立和完善“政府扶持龙头企业、龙头建设基地、基地农民”的扶持和驱动机制,推进“合作社+基地+贫困户”、“合作社+贫困户”等经营模式。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利用订单、股份、劳务、服务、租赁等手段与贫困户利益挂钩,将贫困户从“单斗”转变为“嵌入式产业链”,探索“藤结”的突出特色包括武汉“三农工程”、黄冈“五位一体”、十堰“三金增收”、恩施“121+X”。

从“支持生存”到“支持发展”,湖北316万贫困人口依靠工业脱贫

中央和省级支农专项资金向贫困县倾斜。2016年以来,共安排135亿元支持贫困地区农业。今年疫情爆发后,全省推进贫困地区实施“七大农业政策”、“九大农业政策”、“二十大农业政策”等重大政策,千方百计帮助新的农业经营主体恢复工作和生产。贫困地区241家省级龙头企业直接吸纳近4万贫困人口就业。在中央电视台、各级媒体和主要电子商务平台的大力支持下,湖北贫困地区主要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呈现出繁荣景象。

从“支持生存”到“支持发展”,湖北316万贫困人口依靠工业脱贫

融入产业链,为行业增添活力

湖北日报全媒体记者胡通讯员阿丹

为了战胜贫困,我们应该把重点放在发展工业上。

刚刚发布的一组数据令人欣慰:在该省有工作能力和工作意愿的贫困人口中,有316万人依靠工业脱贫。一篮子蔬菜、一片茶叶和一只小龙虾已经成为贫困地区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力量,成为未来农村产业振兴的重要基础。

生态工业在贫瘠的土地上崛起

长阳高家堰镇流溪村曾是一个著名的贫困村。

如今,流溪村已成为周围人羡慕的地方——去年,该村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3200万元,平均纯收入8721元。

"当这个行业结束时,人们的口袋也鼓了起来."村党委书记任说。

流溪村人口少,主导产业弱。几年前,省测绘局和县科技经济信息局的干部到流溪村提供对口支援。结合水资源丰富、阳光充足、夏冬短的特点,他们锁定了最适合的产业项目——大力发展种苗、蔬菜延秋、水果采摘等农产品。

近几年来,流溪河沿岸建起了13个蔬菜大棚,西红柿、黄瓜、辣椒、瓜类、青豆等品种获得了“绿色食品证书”,销售情况并不令人担忧,闲置的土地成了“黄金之地”。

大多数贫穷的村庄位于偏远的山区,那里的绿水和青山是最大的资源。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明确要求是,所有贫困村和贫困家庭至少要发展一个产业,或者参与一个产业的发展。

特色产业群依靠本地资源,从无到有,从弱到强。根据省农业和农村事务部的调查,全省37个贫困县已经形成了54个扶贫主导产业,几乎所有有劳动能力和愿意工作的人都参与其中。

不要要求“高”,而要要求“非常环保和优秀”。全省已创建省级以上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域28个,并创建了武当道茶、恩施尤鲁、随州蘑菇、蕲春艾等著名特色“金”牌。“三品一标”品牌已达1021个。

良好的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效益,流溪村的故事在荆楚不断上演。

从单打独斗到融入产业链

68岁的田文贤是来凤县大河镇白果树村的一户贫困户。像村里的200多名农民一样,他也加入了金凤祥茶叶专业合作社。

几年前,金凤乡茶叶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看中了白果树村的生态茶园,与村民签订了年租金300元/亩的土地租赁协议,集中力量改造茶园。

“有土地转让的租金,我仍然是茶园的修剪工,我有很多工作收入。”田文贤说道。

一块土地产生两种利润。白果树村“专业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产业扶贫模式,把企业和农民变成了“一条绳”。

将贫困家庭“孤军奋战”转变为“嵌入产业链”。全省实行“合作社+基地+贫困户”和“合作社+贫困户”的经营模式,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利用订单、股份、劳务、服务、租赁等方式与贫困户利益挂钩,探索有效的驱动模式。

黄冈市创新“政府+市场主体+农民+银行+保险”五位一体模式,十堰市贫困户依靠租金、工资和股本脱贫增收,恩施州探索龙头企业带动两个专业合作社,带动特色产业发展。目前,37个贫困县有2060家规模以上龙头企业,建立了4.3万个农民专业合作社,贫困村专业合作社实现了全覆盖。

只有当市场主体强大时,农民才能致富。我省从金融、土地利用、人才等方面,制定并发布了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市场主体优质发展的意见。,探索建立绩效评价体系,把扶贫效果作为保障贫困人口稳定增收的重要参考。

“在键盘上”来增加收入和打开一个新游戏

“优雅的房县,千年基业。《诗经》之源,黄酒之乡!”房县县委书记蔡走进直播室,当场打开一瓶黄酒,倒满一杯,一饮而尽。

直播迅速推动了房县黄酒的网上销售。农产品卖得好,贫困地区的人们更有信心。

受疫情影响,湖北农副产品销售不畅,贫困家庭增收困难。在中央指导小组和农业和农村事务部的推动下,国内许多媒体采取了行动,各大平台用商品进行了现场直播,数十个县市领导努力将湖北农产品“喊”到大江南北。

兄弟省份全力支持。广东省鼓励机关、医院、大学、国有企业等单位食堂优先购买湖北农产品;上海江阳水产品批发市场、广州黄沙水产品批发市场、成都水产品批发市场、南京蔡中水产品批发市场打出“欢迎湖北小龙虾回来”的口号;广西、湖南等农贸市场与武汉白沙洲、四季梅等农贸批发市场签订购销合同。

爱情过去了,消费正在升温。茶叶、水果、蘑菇等主要农产品在贫困地区的销售问题得到缓解。秭归脐橙、长阳椪柑等水果如期“售罄”,蘑菇库存持续下降,扶贫产品产销呈现繁荣态势。许多贫困家庭叹息道:我原以为今年的收入增长“泡汤了”,但没想到会比去年好!

危机孕育着商机。疫情给我省农业企业上了深刻的一课。面对新形势,他们开始主动转型,瞄准网络市场。通过优化电子商务平台、网上天猫销售、网络直播等手段,为贫困地区农产品销售开辟了新的模式。

来源:荆州新闻

标题:从“支持生存”到“支持发展”,湖北316万贫困人口依靠工业脱贫

地址:http://www.jinchengblades.com/jzxw/32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