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592字,读完约9分钟

央行领导的新资产管理办法已基本修订。与在线版本相比,该方法删除了监管责任条款;尽管银监会和保监会有所保留,但央行仍将负责协调资产管理产品的统计。资产管理业务的统一监管有望加快推进,但金融监管体制改革仍任重道远。维持现有监管框架的可能性很大,但不能排除在“三会合一”的更高层次建立协调机制。

统一资管监管望提速 金融监管体改或新设协调机构

据财新网报道,央行牵头的新资产管理办法已基本修订。与在线版本相比,该方法删除了监管责任条款;尽管银监会和保监会有所保留,但央行仍将负责协调资产管理产品的统计。资产管理业务的统一监管有望加快推进,但金融监管体制改革仍任重道远。维持现有监管框架的可能性很大,但不能排除在“三会合一”的更高层次建立协调机制。

统一资管监管望提速 金融监管体改或新设协调机构

资产管理的统一监管成为共识。一年中有很多变数

资产管理行业的统一监管正在成为共识。中央银行会同中国证监会、中国银监会、中国保监会等相关部门,拟发布《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两会期间,许多领导发表了意见,大型资产管理产品统一监管政策得到监管部门的确认。

此前,资产管理市场的刚性赎回、多层套汇、监管套利和渠道业务泛滥等问题一直受到批评。目前,大型资本管理行业统一监管规则的制定仍处于内部审计阶段。上海一家大型公共基金投资公司的经理告诉《泰晤士报》记者:“各项工作的工作量非常大,多年来积累的许多问题都得到了宽松的监管。这也需要时间来解决。根据监管层面各项工作的推进情况,今年能否实行统一监管,目前还很难说。”

统一资管监管望提速 金融监管体改或新设协调机构

其中,《意见》将对现有渠道业务产生深远影响。缩减渠道业务是市场最大的共识之一,占渠道业务比重较高的经纪资产管理将受到更大的冲击,面临转型。那些在市场上具有较强积极投资能力的机构将更容易赢得这一轮监管。

监控层发声

《意见》对资产管理业务范围内的银行、信托、证券、基金、期货、保险、私募基金等金融机构发行的资产管理产品进行统一监管。意见稿拟按发行方式对资产管理产品进行分类,明确界定资产管理的投资范围、合格投资者标准和杠杆要求。意见稿从无嵌套、集中控制和风险准备金等方面控制风险。

消息一传出,就在市场上迅速发酵,随后许多监管层的领导公开提到“统一监管”。2月22日,中国保监会副主席陈文辉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上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资产管理业务监管框架的统一设计已由三方讨论。一般来说,整个资产管理业务都有共同的规则,所以统一的监管规则是非常必要的。2月26日,中国证监会主席刘表示,代表团与相关机构的三次会议共同制定了统一的资产管理产品监管办法,这是中国金融市场防范风险、健康发展的一件大事,中国证监会将积极配合。

统一资管监管望提速 金融监管体改或新设协调机构

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期间,对资产管理行业的“统一监管”被频繁而激烈地提及。

在国务院办公厅3月2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银监会主席郭树清在回答记者关于混业监管的提问时指出,由于监管主体、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差异,金融业存在监管混乱,导致部分基金“脱离实际”。目前,正在研究一种联合监督的方法。中国银监会副主席曹宇也透露,中国人民银行正会同第三委员会制定统一的资产管理产品标准监管。银监会积极配合中国人民银行等部门做好相关工作。郭树清3月15日在《2016年中国银行(601988,BUY)(港股03988)行业服务改善报告》新闻发布会上表示,银行业应进一步加强内部控制管理,及时研究制定理财产品和资产管理产品。管理方法;引导理财产品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投资,严格控制期限错配和杠杆投资。

统一资管监管望提速 金融监管体改或新设协调机构

3月3日,全国政协委员、央行副行长易纲也表示,他正在研究大资本管理的统一监管标准。此前,在国务院办公厅召开的中国证监会、银监会和保监会的新闻发布会上,他们都表达了对此的看法。3月10日,央行行长周小川在两次会议的新闻发布会上就资产管理问题作出回应,他说:“三次会议就重大问题达成了初步共识。理财产品市场有些混乱,套利机会太多。如果达成协议,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可能会升级到更有效的水平。”

统一资管监管望提速 金融监管体改或新设协调机构

华泰证券(601688,BUY)分析师沈娟认为,如果这一政策正式实施,央行将统一监管资产管理业务,而第三次会议将只监管机构的行为,填补过去不同监管机构的监管漏洞,挤压监管套利空,这有利于监管标准的统一和实施。未来,大型资产管理行业将更加规范有序地发展

消除嵌套

近年来,国内金融机构的资产管理业务发展迅速,涉及银行、信托、基金、债券、期货、保险等机构的多种产品类型,规模不断扩大。

根据中国资产管理协会的数据,截至2016年底,基金管理公司及其子公司、证券公司、期货公司和私募基金管理机构的资产管理业务总规模约为51.79万亿元。

此外,按照溥仪标准,到2016年底,银行理财规模将超过30万亿元;信托资产管理的总规模约为20万亿元;保险资产管理规模约为15万亿元。简单合计以上数据,2016年资产管理产品总规模超过1000亿元。

随着资产管理行业的发展,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问题。全国政协委员谢伟在2013年两会上指出,资产管理行业的法律法规不统一,存在监管套利。

根据《意见》,它明确提出要打破刚性赎回;明确资产管理业务是金融机构的表外业务,金融机构不得开展表内资产管理业务;明确禁止资产管理产品直接或间接投资“非标准化商业银行信贷资产及其收益权”;统一要求金融机构按产品管理费收入的10%计提风险准备金;为了防范风险,提出了“以旧换新”的安排。旧产品到期后不再更新,新产品必须严格遵守新规定。

统一资管监管望提速 金融监管体改或新设协调机构

在《意见》草案的条款中,资产管理行业存在的刚性赎回、多层套汇、监管套利、渠道业务扩散等突出问题具有很高的针对性。一旦监管实施,行业的混乱将得到最大程度的打击,监管套利将减少空室。

国源证券(000728,BUY)的研究报告指出,监管的目的是打破刚性赎回,降低财务杠杆,引导资金脱离虚拟现实,或者对目前主要开展渠道业务的资产管理机构的后续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同时提高银行理财业务的产品设计和推广难度。

其中,限制资产管理产品的渠道和多层嵌套可以说是《意见》达成的主要共识之一。

以前,在资产管理行业,通过多层嵌套进行监管套利是一种常见的做法。“开展渠道业务的机构主要是经纪人、信托公司和基金子公司,它们通过多种方式与银行合作,甚至充当彼此的渠道。”

一位资深银行家告诉《时代周刊》记者:“产品之所以被设计成多层嵌套和相互投资的模式,是为了在大多数情况下避免监管。例如,监管规定经纪公司定向资产管理的客户不得分割转让收益权,但这一规定可以通过信托计划对接来规避。有许多类似的操作方法。”

然而,统一监管的衰落并没有隐藏。根据《意见》,除离岸投资和外包业务外,资产管理产品不得投资其他资产管理产品,其中外包业务的受托机构不得投资其他资产管理产品,不得为其他行业金融机构发行的资产管理产品提供扩大投资范围和规避监管要求的渠道服务。

经纪资产管理进一步去通道化

此前,自2012年5月以来,中国资产管理行业迎来了一波放松监管和业务创新的浪潮。新一轮放松管制打破了证券公司、期货公司、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银行、保险公司和信托公司之间在扩大投资范围、降低投资门槛和减少相关限制方面的竞争壁垒。

与其他机构相比,经纪资产管理在监管宽松的时代迅速凸显其优势:基金公司的营销能力不如经纪公司;保险资产管理的优势是资本,但投资业绩不尽如人意,人员素质不如经纪公司。银行在资金、渠道和项目上有明显优势,属于信托最灵活的资产管理第一梯队,但创新和执行力不及券商。

因此,证券公司的资产管理规模也呈指数增长,但大部分规模是由渠道业务贡献的。根据中国证券业协会的数据,截至2016年底,证券公司主要资产管理业务的委托资金规模为17.31万亿元,较2015年底的11.84万亿元增长46.25%。其中,定向资产管理计划的委托资产规模高达14.69万亿元。

如今,新法规可能会加强对渠道业务的监控。

华东地区一位中型券商投资研究员向《泰晤士报》记者表示:“在券商资产管理业务中,分级产品和衍生产品的流通率仍然很高,渠道业务比重过高,也使得券商资产管理规模在短时间内爆炸式增长。然而,在行业的统一监管下,经纪资产管理的增长将会放缓,回报将会正常。“去渠道化”是经纪资产管理已经面临的挑战。未来将逐步摆脱低水平、低佣金的渠道业务,转向积极管理,充分发挥经纪人的研究优势和人才优势,以在市场中站稳脚跟。"

统一资管监管望提速 金融监管体改或新设协调机构

华泰证券(Huatai Securities)分析师沈娟认为,这份意见稿进一步利用风险准备金来降低业务风险。粗略估计,风险准备金的计提将占证券公司业绩的3.2%,具有一定的影响。在监管当局坚定的去渠道化政策下,渠道业务规模将会缩小,增量业务将会受到很大影响。同时,由于大量风险资本的占用,经纪资产管理协会很有可能会收缩贡献较小的渠道业务,并在未来逐步向主动管理转变,以提升其绩效。(时代周刊)

来源:荆州新闻

标题:统一资管监管望提速 金融监管体改或新设协调机构

地址:http://www.jinchengblades.com/jzxw/139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