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51字,读完约4分钟

“中国正在成为世界上最开放的国家之一,不仅要走出去,还要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人才来中国。”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南方科技大学校长陈士毅在《关于构建吸收全球人才体系和机制的建议》中指出,中国目前正处于吸引全球人才的阶段,但国际人才引进机制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改善政策环境,尽快构建吸收全球人才的体系和机制。

构建集聚全球人才的体制机制

陈士毅表示,近年来,发达国家将人才聚集提升为国家战略,在各个领域推出创新举措,全面加大了人才开发、培养和竞争的力度。日本在2008年启动了g30项目,希望招收30万名国际学生;德国在2007年设立了国家研究基金奖;2007年,法国为归国海外人员设立了国家基金;自2008年以来,美国实施了一项科技外交政策,通过访问、交流和移民扩大其科技人力资源,放宽外国学生和学者赴美签证,重点向工程、物理、数学、计算机科学和生命科学专业的学生发放签证,吸引了世界上四分之一的高技能移民。“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人才竞争,中国迫切需要加快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体系和机制优势,吸引世界一流的人才到中国工作和学习,汇聚世界各地的人才,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和创新型国家。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持。”针对人才引进的薄弱环节,陈士毅建议进一步加强协调合作,创新人才引进政策,加大人才激励力度,不断提升我国人才体系和机制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构建集聚全球人才的体制机制

陈士毅认为,我国人才引进的薄弱环节主要体现在人才制度和机制的缺失上。一是人才政策缺乏协调与合作,不同部门和地区根据自身需求和偏好制定人才规划项目,导致不同项目之间同质化或趋同,容易导致地区之间的恶性竞争。其次,在税收激励和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对海外人才的激励不足,重引进轻使用,软环境改善不多,导致对海外人才特别是科技人才缺乏吸引力。同时,海外人才的移民、出入境、户籍等手续复杂,条件繁琐。“虽然国家越来越重视人才工作,出台了一系列培养和吸引人才的政策措施,但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中国仍需提高人才选拔的视野、人才观念和人才竞争力。”

构建集聚全球人才的体制机制

陈士毅强调,要树立全新的人才观,从全球视角规划人才工作,从全球视角审视和反思人才体系和机制。他建议加强人才政策的协调与合作,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才激励的效益。在分层次组织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的基础上,进一步协调中央和地方政策,整合现有规划、计划和项目,实现有效的政策组合。同时,建议建立全国范围的高层次人才资助项目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与各地区、各部门掌握的国外人才信息的连接、反馈和呼应,促进海外人才信息资源共享,汇总分析各地区人才项目信息。"此外,我们必须加大人才激励力度,创新海外人才引进政策."陈士毅指出,要加强经济激励,降低海外人才流入成本,同时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增强人才流入意愿。例如,探索海外高端人才的税收优惠政策,为海外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的个人所得税提供相应的补贴,以满足中国计划产业发展的需要;持有外国人永久居留证的外国高层次人才,在创办科技企业、吸引高端人才来华创业等创新活动中,享受与中国公民同等待遇;加强法制建设,完善海外人才关注的知识产权保护和科技成果转化体系,进一步营造知识产权创造环境,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提高海外科研人才成果转化收入比重。

构建集聚全球人才的体制机制

制定精确的移民政策和外国人长期居留制度,提高海外人才的服务质量,也是突破人才引进体制障碍的重要方面。陈士毅建议规范和放宽技术人才获得外国人永久居留许可的条件,进一步降低高科技产业的人才门槛,探索建立技术移民制度;进一步简化海外高层次人才永久居留手续和户籍恢复手续,优化留学回国人员服务。

来源:荆州新闻

标题:构建集聚全球人才的体制机制

地址:http://www.jinchengblades.com/jzxw/138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