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727字,读完约7分钟

中国工程院院士、四川大学校长谢和平有一个中国的“煤梦”——从2040年到2050年,他进入了煤炭工业5.0时代,没有地下的人,没有地上的煤,只有纯净的清洁能源。

6月4日发布的2017年中国煤炭企业科学产能排名显示,中国正朝着“煤炭梦想”稳步前进。

面对严峻的供方结构改革形势,谢和平希望以煤炭科学生产能力理论体系为基础,在今后的新矿准入和煤矿关停并转中,引导和推动煤炭工业的观念革命、技术革命和制度革命,使中国煤炭工业真正走上绿色、科学、安全、高效、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道路,尽快实现“煤炭梦”。

煤炭科学生产力形成的理论体系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随着年初煤炭减容和煤矿减产政策措施的实施,全国煤炭供需形势逐渐由严重供过于求向基本供需平衡转变,全社会储存的煤炭在连续四年增加后有所下降,煤炭价格也在合理回报。然而,由于恢复时间短,大多数煤矿仍处于亏损积累状态,煤炭需求的基本面没有发生重大变化。

根据《煤炭工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中国“十三五”期间产能的总体目标是淘汰约8亿吨/年的过剩和落后产能,提高约5亿吨/年的先进产能,进一步提高产业集中度,进一步将煤炭生产和开发集中在大型煤炭基地,5000万吨以上大型企业产量占60%以上。

谢和平指出,煤炭作为中国的主要能源,长期以来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如今,工业发展不可避免地要淘汰产能,但不是淘汰产能,而是发展先进产能,淘汰落后产能。煤炭生产能力的科学概念给出了什么是先进生产能力,什么是落后生产能力的定义和标准。

谢和平提出的“科学煤炭生产能力”是指在保证一定时期内储量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以安全、高效、环保的科技手段最大化煤炭资源的生产能力,是煤炭工业和矿区综合能力的体现。其指标体系涵盖安全、绿色、高效三个方面,包括生产安全、职业健康、节能环保、循环利用、资源节约、机械化程度、生产效率等七个一级指标,百万吨死亡率、职业健康检查率、塌陷地治理率、原煤生产人员效率等十四个二级指标。其中,一票否决适用于大规模以上的安全事故指标。

“煤炭梦”渐行渐近

“目前,已经研究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和科学的评价方法,成为衡量煤炭企业科学开采水平的标准,也是国家制定煤炭宏观调控政策的重要参考和依据。”谢和平说。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科技大学教授蔡美峰表示,安全、绿色、高效三大指标非常科学,应该成为中国煤炭科学降低产能的三个重要起点。

淘汰落后产能是有希望的

2016年,中国工程院重点咨询项目“安全高效绿色采煤技术与策略研究”和中国煤炭科学研究院重点基金项目“中国煤炭企业科学产能评价研究”的主要研究成果《中国煤炭企业科学产能排名》首次发布,对中国105家煤矿企业的科学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科学生产能力平均得分为79.83分,具有科学生产能力的矿山比例为79%。

“煤炭梦”渐行渐近

今年,在各方的大力协调下,参与的地雷数量大幅增加至406枚,评估样本数量增加了约三倍。被评估矿井累计生产能力达到12.3亿吨,约占当年全国原煤产量的36.2%,代表性大大提高。

煤炭战略规划研究所所长沈在接受《中国科学》杂志采访时表示,在今年扩大样本数量的前提下,科学产能平均得分仍比去年提高了81.1分,具有科学产能的煤矿比例也从79%提高到85%,其中347个煤矿属于科学产能范围。“这表明我国煤矿科学生产能力的总体状况正在改善,特别是安全绿色开采指标数据明显改善”。

根据调查数据,在406个煤矿中,383个煤矿的百万吨死亡率为0,占93.87%。只有一个矿井发生过一次以上的安全生产事故。在一票否决安全指标的前提下,该企业的排名也滑落到最后一位;生产绿色度平均得分为25.26分,其中356个矿山得分比绿色指数基本得分高21.05分,占87.5%;生产效率平均得分为20.43分,其中287个矿井比基本得分高18.71分,占71%。

“煤炭梦”渐行渐近

沈指出,从总体上看,安全生产的程度是最好的,其次是绿色的程度,而生产效率根据资源开采的条件表现出很大程度的分化;从井型结构来看,1000万吨以上的特大型煤矿得分明显高于中小型煤矿,充分体现了淘汰落后产能的技术方向;神华集团下属的煤矿普遍得分较高,不仅代表了中国的先进水平,而且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

“煤炭梦”渐行渐近

谢和平认为,科学产能是煤炭企业实现科学开采、淘汰落后产能、发展先进产能的非常有效的技术工具和方法。特别是在当前煤炭产能严重过剩、产能退出机制落后的情况下,科学产能大有可为。然而,要实现科学的生产能力并不容易,需要高科技的支持、现代化的标准化管理保证、政策的支持和全社会的广泛认同。

影响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总经理王安认为,科学的煤炭生产能力是煤炭行业健康、安全、高效发展的基础和指南,建议各主要部委在政策上给予促进和支持。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党组书记、副会长、秘书长梁透露,协会将把安全质量标准体系整合到“科学煤炭生产能力”和“安全高效矿井建设”两大体系中,设计出真正代表行业科学水平的指标体系进行推广。

申表示,课题组希望继续在学术层面上推进煤炭生产能力的科普化,使其真正成为具有行业标杆性质的指标体系,促进行业的自发升级。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矿业大学教授周世林表示:“现在煤炭行业的形象不好,年轻人也不如以前了。我们必须通过科学的生产能力改善行业形象,并鼓励年轻人从事煤炭行业。”

对此,指出,对于煤炭行业来说,能源革命首先要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否则,革命的不是别人,而是我们自己。”他说,煤炭行业已经经历了劳动力短缺,年轻人和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才减少。如果将来煤矿达到科学的生产能力,工人的数量将会减少,效率将会提高,处理水平将会大大提高。此外,该技术将升级,以实现“地面作业和地下采矿”,并不缺乏人才。

“煤炭梦”渐行渐近

谢和平一直倡导加快实现“煤炭梦想”:从2020年到2030年,建设一个生态破坏极低、排放极低的机械化、信息化煤炭开发利用系统,进入地下人数少、接近天然气排放水平的煤炭工业3.0时代;从2030年到2040年,建设一个生态破坏接近零、排放接近零的智能化、多元化煤炭开发利用系统,进入无人地下、接近清洁能源排放水平的煤炭工业4.0时代;从2040年到2050年,建设煤炭基地多元化、开放性、协调性、绿色开发利用的清洁能源基地,煤炭工业将进入无人地下、无人地上、纯清洁能源的5.0时代。

“煤炭梦”渐行渐近

为实现这一“煤梦”,谢和平指出,要在技术层面上加强对科学生产能力的引导。随着煤炭开采深度的逐渐增加,深部煤炭资源的绿色、安全、高效和智能化开发已成为未来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因此有必要颠覆现有的煤炭开发理论和技术,实现煤炭开发模式的变革。(资料来源:中国科学杂志)

(负责编辑:相超)

来源:荆州新闻

标题:“煤炭梦”渐行渐近

地址:http://www.jinchengblades.com/jzxw/113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