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973字,读完约2分钟

文字/冷婉欣

端午节临近仲夏,时间很清楚,白天越来越长。

端午节通常被认为是仲夏来临的象征,有彩色的线条、艾蒿、粽子和赛龙舟。巨大的历史跨度不断丰富着端午节的内涵和外延。

然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哀叹端午节只剩下“吃粽子”了。

在网上,关于粽子“咸与甜”的无休止的争论又毫无悬念地出现了。端午节似乎给人们留下了粽子和繁忙假期的印象。接下来是传统的节日,有着浓厚的文化,它正变得日益单薄。

端午节有两层含义:一是为了纪念屈原,屈原是传统文化中为国捐躯的文人的忠臣代表,所以人们通过端午节的各种习俗来纪念这位圣人;第二是消除灾害和疾病。随着夏天的临近,人们可以通过插入艾蒿和饮用雄黄来预防疾病。

在这一天,朋友、亲戚和朋友相处融洽,为夏天的到来做准备。如今,大多数人只关心在端午节讨论粽子的“味道”,而忽略了这个节日的内在含义和主旨。

传统节日内涵的丧失不仅是学者和民间专家应该担心的事情,也是全社会应该担心的事情。如果传统节日失去了内涵,它们将与人工节日没有什么不同,并失去其传统文化属性。

当然,任何一个传统节日经过多年的冲刷都会改变,这是社会发展中不可避免的现象。我们不能故意让传统节日停留在过去。

然而,传统节日的变化应该建立在坚持其内涵、习俗和民族精神的基础上。

以端午节为例。魏晋南北朝是端午节的改进和变革时期。那时五月被称为“坏月”。魏晋以前端午节的所有习俗都是为了辟邪、避邪、防病。魏晋以后,端午节的气氛变得轻松,端午节被认为是一个“好节日”和“美丽的场合”。

从这个角度来看,节日习俗的变化是历史发展的结果,但端午节的民族精神自古以来没有改变,这是一种坚持。现代性和传统之间的碰撞不应该是血腥的,而应该是相互包容的。在新时期,端午节还应该附加一些现代特有的文化属性和符号,这样才能更有活力和生命力,但这种变化不能背离端午节的初衷。

当然,传统的初衷不能刻意照搬,节日的意义应该真正传递给过节的人,这是最基本的坚持。我国历史悠久,民族众多,文化丰富多彩。我们应该珍惜和继承这种文化。

端午节和其他传统节日一样,其固有的民族精神和文化内涵为其自身的延续和发展提供了不竭的动力。正因为如此,这些节日并没有成为博物馆里的“展品”,而是生动地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粽子“咸”与“甜”的争论只是一个地方的口味不同,只要端午节的“口味”不变。

来源:荆州新闻

标题:端午之意不在粽子“咸甜”之间

地址:http://www.jinchengblades.com/jzxw/110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