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61字,读完约4分钟

近年来,河北省安平县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学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新模式。图为2月18日全县综合职业技术学校学生操作机床。

新华社记者李照片

装纸、装版、配墨和印刷机观察……这些过程已经被张术平操作过无数次了,她是一个90后的女孩。正是在这种反复的训练中,上海出版印刷学院的她实现了从大专生到高技能人才的转变,并在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中获得了印刷媒体技术比赛的银牌。

像张术平这样的高技能人才被称为“灰领”,即具有较高知识水平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俗话说,他们可以用大脑和手。在中国当前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背景下,“灰领”人才在中国制造业向中国“智力创造”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灰领”满足了转型的需要

招募季节在每年的三月和四月。江苏东南大学成贤学院的招聘吸引了1500多名应届毕业生,100多个家庭单位为毕业生带来了3500多个工作岗位。招聘会上的一个新现象是,为了帮助学生找到合适的工作,学校引入了“灰领”的概念。

“‘灰领’介于‘蓝领’和‘白领’之间。“白领”有更多的理论基础,“蓝领”有更多的实践能力。我们强调两者的结合,这样耐力就更足了。”东南大学成贤学院学生处负责人说。

“目前,中国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阶段(爱记、净值、信息)。高附加值、自主研发的创新产业不断增加,人才需求不断增加。“灰领”拥有高水平的人才、熟练的技术技能和创新能力,正是迎合了这种需求。”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所研究员、劳动人事学院教授林告诉本报。

校企合作培养“灰领”

近年来,从政府到企业,都在努力培养制造业的高技能人才,“灰领”团队的规模日益壮大。

今年2月,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发布的《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提出,到2020年,将形成适应制造业发展需求的人力资源建设格局,基本确立建设制造业强国的人才优势,为实现我国制造业“三步走”战略目标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除国家政策支持外,地方政府还在鼓励和尊重人才、吸引激励政策等方面进行了探索。许多职业学校开设了产业链专业和生产线人才培养专业,努力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工人,毕业后可以直接到企业工作。

近日,浙江省宁波市作为中国首个“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启动了服务“中国制造2025”的校企联盟,十多家领先制造企业和职业院校结成联盟,通过建立校企实训基地、构建现代学徒培训模式、校企合作育人等多种方式,深化合作,共同培养和培养行业紧缺人才。

光技能的旧观念需要改变

在林看来,知识经济时代竞争的核心是人才竞争。因此,“灰领”的发展有助于提升中国人力资本的竞争力和全社会的创新能力,有利于增强国家实力。

然而,在“灰领”人才队伍建设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除了“灰领”意识淡薄之外,社会对其成才之路也存有偏见——职业教育。“职业技术学院的人才培养不规范,受‘重学历轻技能’的社会观念影响。他们受到歧视和边缘化,导致行业所需的实用技能人才短缺,教育资源和人才浪费。”林对说道。

对此,林认为应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要转变观念,把“灰领”这个职位办成令人羡慕的职业;二是加快教育、人力资源管理、社会保障、产业发展模式的改革创新,重视“灰领”地位,保护其权益;第三,要着眼于实体经济和产业竞争力,充分发挥制造业“灰领”人才的骨干作用。

中国工程院院士高文表示,从长远来看,提升人才可以引领大国制造业的崛起。精致的设计和高质量是中国制造业的必然发展方向,对工人的技术和教育要求也将更高,这与“中国制造2025”的大目标是一致的。(叶晓楠、陈、张伟)

来源:荆州新闻

标题:助力人才升级引领制造崛起 高技能“灰领”越来越吃香

地址:http://www.jinchengblades.com/jzxw/105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