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8647字,读完约22分钟

[COVID-19肺炎的流行给教育带来了变化。这种变化不仅发生在中国,也发生在全世界。这一次,中国的抗疫经验得到了世界的认可,中国高等教育与世界高等教育的差距缩小了。华中师范大学在疫情期间的教育反应是中国高等教育的一个缩影。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谈论华中师范大学的教育改革就是谈论中国的高等教育改革。为了规划后流行病教育改革,让中国教师发出自己的声音,学校专门设立了“后流行病教育改革”专栏,希望中国教师思考这个问题,推动学校适应新形势,实现新变化。】

[后流行病教育改革]赵灵芸:对后流行病教育改革的思考

关于疫情后教育改革的思考

——华中师范大学赵凌云书记访谈

6月3日,围绕疫情过后的高等教育改革这一话题,记者采访了该校党委书记赵凌云教授。

记者:目前,我国防疫工作的成效进一步巩固,复工、复学取得重要进展,经济社会运行秩序加快。正是基于这种考虑,学校在疫情爆发后,最近开展了一系列关于教育改革的学术活动?

赵凌云:正是基于这种考虑,在大流行之后,围绕着教育改革展开了学术话题和学术讨论。目前,中国在抗击艾滋病方面取得了决定性的战略成就。华中师范大学作为一所重点师范大学,必须也应该在这一领域走在前列,走在前列。华中师范大学作为高校应对疫情的缩影,有自己的思想和计划。

在流行时期,教育是受影响最大的行业。经济领域受到了冲击,但毕竟还有一些产业链、资本链和供应链。人们必须吃、喝、住、穿。尽管影响很深,但基本的经济生活还是得以维持。这种流行病对教育的影响非常直接,因为教学立刻被分开,学生与学校、学生和教师被分开,传统的教学秩序被打乱。

我国中小学生、幼儿园、大学生和研究生人数接近3亿,数亿师生的教学受到疫情影响,影响极其广泛。教育是最后一件不能中断的事情,它必须在流行病的情况下继续下去。事实上,我们的教育恢复得最快,早于交通,早于经济生活。原因是我们已经将教育转移到了在线市场。大学、小学和中学都开展了网上教学。除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外,网络教学基本实现是可能的。

[后流行病教育改革]赵灵芸:对后流行病教育改革的思考

这表明在互联网和信息化的支持下,教育部门应对疫情影响的能力非常强。这在互联网时代之前是不可能的。与此同时,在复苏的过程中,我们感到疫情给教育带来了深刻的挑战,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不仅对教育手段、教育内涵,而且对教育理念都提出了新的挑战。

基于这些考虑和作为师范大学的责任,华中师范大学提出了后流行病教育改革的课题。一方面,它引导社会关注后流行教育将向哪个方向转变,尤其引起党委、政府、决策部门和战略家对未来变化的关注。另一方面,它也引导我们专注于自己的职能并进行深入思考,例如如何培养能够领导未来的师范大学教师。显然,从现在开始,我们的师范生不能再按照过去的模式来培养,而必须按照未来教师、数字教师和智能教师的标准来培养。后流行病时代的教师应该有不同的育人理念和自身素质,必须数字化和智能化。如果我们继续使用现有的教育要求和标准,将很难培养出未来的教师,相反,他们将失去他们的未来。如何培养教师,如何发展未来的师范教育,我们应该通过研究找到正确的方向。

[后流行病教育改革]赵灵芸:对后流行病教育改革的思考

如何构建语文教师的智能教育高地也是一个必须考虑的问题。这种流行病至少部分消除了教学方法上的差距,中国在赶上世界先进的教学技术方面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我们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理念还存在差距。例如,我们的素质教育不够,学生的自主学习不够。一方面,教学方法的差距已经缩小,另一方面,我们应该看到深层次的差距,学校应该在这些方面做出努力。

[后流行病教育改革]赵灵芸:对后流行病教育改革的思考

此外,有必要促进教育系统适应疫情后的新要求,特别是促进包括基础教育、学前教育、教师教育、特殊教育和国际教育在内的教育学科的全面发展。总之,我们不仅要提出一个问题,呼吁大家思考这个问题,更重要的是,我们要亲自探索这个问题,推动我们学校实现后疫情升级、文件推广、重生和凤凰涅槃。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依靠全校的教师、员工和学生来理解这一趋势,把握这一趋势,参与这一变革。

[后流行病教育改革]赵灵芸:对后流行病教育改革的思考

记者:你指出教育是受疫情影响最大的行业。这种影响反映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哪些方面?

赵凌云:纵观人类社会高等教育的发展,高等教育自产生以来,一直在不断适应调整和改革,因为它符合自身的规律和社会的要求。这一次,COVID-19肺炎的流行给高等教育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在应对疫情的过程中,教育本身的变化,包括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的变化,是前所未有的。COVID-19肺炎疫情对高等教育的影响以及疫情后高等教育的适应性改革将是高等教育史上的一个“显著”事件。

[后流行病教育改革]赵灵芸:对后流行病教育改革的思考

COVID-19肺炎疫情对高等教育的影响可以从学生、教师和管理者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当然,还有其他方面,比如政府和家庭。

对于学生来说,影响在空之前,并且首当其冲。面对这样的灾难,学生作为受教育者,处于被动地位。因为学生没有生产活动和独立的经济生活,影响主要是心理上的。主要有四个方面:第一,学生脱离传统教育空,不能回到教室、教室和图书馆,形成极大的不适感;第二,学生与老师和同学隔离,导致学习方法和心理上的迷失感,从而诱发心理孤独感;第三,流行病的蔓延给每个人的生命和健康带来了潜在威胁,给学生带来了焦虑和不安全感;第四,网络中的大量信息,尤其是负面信息,给学生带来了对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和认知方式的怀疑和疑虑。

[后流行病教育改革]赵灵芸:对后流行病教育改革的思考

这四个方面的心理影响与学生的成长阶段交织在一起。在这个阶段,学生正处于身体发展、心理成长和道德成熟的过程中。这种流行病对学生的心理影响,如果没有正确引导,将会给学生的成长带来扭曲,包括道德品质、心智和认知模式。

第二,它对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有很大的影响。教师受到物理空的限制,教材和教学方法的可获得性,正常的教学过程在短时间内突然中断,直接引起教师的焦虑。这种焦虑可能通过与学生的互动和在线教学传播给学生。另一方面,在这个过程中,一些教师出于对学生的责任会重新思考教学过程的价值。因此,这种流行病对教师有很大的影响。

[后流行病教育改革]赵灵芸:对后流行病教育改革的思考

一般来说,这种流行病对教师的心理影响小于学生。原因有三:第一,教师本身是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具有主动性。教师会根据形势的变化自主地、积极地进行调整。第二,从一开始,中国教师就在选择网络教学方法上给予教师灵活性。第三,中国师范大学教师对师范学生有着长期积累的爱。疫情激发了教师关心学生,培养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在教学中,许多教师会给学生心理指导、价值指导和方法指导,帮助他们认识社会现象。

[后流行病教育改革]赵灵芸:对后流行病教育改革的思考

第三个影响是对教育管理者的影响。在这里,我将教育管理者限定为大学管理者、大学秘书、校长、学校领导、职能部门和大学。疫情一爆发,教育管理者也与学生和教师分开,传统的教学秩序和管理秩序被打断。另一方面,当务之急是流行病预防,即保护教师、学生和雇员的生命和健康,而教学则处于次要地位。因此,第一阶段对高校管理者的心理影响和管理影响也非常大。

[后流行病教育改革]赵灵芸:对后流行病教育改革的思考

记者:面对这些冲击,作为湖北省武汉市疫情中心的一所大学,中国教师如何应对?

赵灵芸:疫情爆发已经快半年了,中国师范大学总部成立也快六个月了。中国师范大学主要在三个方面做出了回应,构建了三个体系。

一是把防疫放在首位,把师生生命安全和健康放在首位,建立防疫控制体系。这包括带头建立总部。总部是处理突发事件和流行病的专门领导机构。该领导机构能够快速决策,及时应对疫情变化,落实上级要求。

然后是快速启动网上办公。我们的总部一成立,就开始在网上召开总部会议,并发布通知和各种公告。

然后,以党组织为主体,以党员为先锋,以学校为基础,以部门、社区、志愿者为基础,在全校范围内推进防疫工作,建立覆盖全体教师、学生、员工、学校与外界的防控体系。该系统不仅包括中国师范大学校园内的教职工和学生,还包括已经回家、外出探亲甚至出国的教职工和学生,所有这些都包括在该防控系统中。防控体系全面覆盖,这是我们做的第一件事。

[后流行病教育改革]赵灵芸:对后流行病教育改革的思考

第二,快速启动网上教学,构建网上教学系统。我们没有改变原来的学期计划,按照校历的规定,开学日期是2月10日。我们决定不中断学校系统,推迟开学日期,并按时实施灵活的在线教学。在线教学于2月12日开始。到目前为止,全校已有1,293门课程和3,362个班级在网上授课,开放率达到99.1%,有1,394名教师和14,901名学生参加了这项研究。到目前为止,教学效果的满意度基本在80%以上。除了少数因地理位置而导致网络效果不佳的情况外,学生基本满意,教师的满意度和适应性也在不断提高。

[后流行病教育改革]赵灵芸:对后流行病教育改革的思考

从总部成立到2月10日,中国教师迅速重建了新的教学秩序。这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信息基础设施,包括平台、网络和系统,比较好。第二,教师的信息素养相对较高。没有这两条规则,我们很难迅速重建新的教学秩序。

第三,快速启动网上学生工作,构建网上学生工作系统。中国师范大学建立了学生工作体系,特别是网上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迅速全面推进了网上理想教育、生活教育、责任教育和艰苦教育四大教育。一些高校根据不同情况进行了扩展,如理想教育中的爱国主义教育和生活教育中的自然教育。这些都是结合疫情开展的,我们把疫情变成了教育学生爱国主义、环境保护、社会责任等思想素质和人文素质的契机。与此同时,我们也增加了对学生的心理咨询,包括所有的大学总是坚持在周末开夜校会和主题课。此外,还有各种报道,包括学校领导和学生之间的直接对话。所有这些勤工俭学活动和思想政治活动都没有因为疫情而中断,都转移到了网上,也就是说,我们实际上重建了一个网上勤工俭学系统和一个网上思想政治系统。

[后流行病教育改革]赵灵芸:对后流行病教育改革的思考

语文教师应处理好三个系统:全覆盖防疫系统、全覆盖网络教学系统、全覆盖网络学校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系统。

通过这三个方面和三个体系,我们取得了三个初步效果:

一是有效缓解了疫情对教学和管理秩序的影响,有效维护了教师、学生和员工的工作秩序和生活秩序。学校里的一切工作井然有序,没有混乱,没有任何环节出现明显的中断。

第二,它有效地缓解了学生和教师面临的心理冲击。我们大多数人,包括学生和老师,都经历过这样一段心路历程:先是恐慌,然后看到党中央的一系列决策安排和学校防控体系的建设,特别是党员突击队和志愿者的派遣,每个人都开始感到轻松和平静。在这个阶段,每个人都进行了深度调整,并恢复正常。

第三,增强了学校师生的凝聚力,增强了教师的使命感、责任感和归属感,增强了校内外师生的归属感。我们一些志愿者校友的热爱和校友经理以及各行各业的无私帮助也增强了我们的荣誉感和凝聚力。总之,由于这三个系统的建设,我们有效地应对了疫情的影响。

记者:从目前情况来看,后疫情时代即将开始。那么,这种流行病会给后流行病时代的高等教育带来什么挑战呢?

赵凌云:疫情爆发后,我们的高等教育还能沿袭过去的模式吗?例如,如果我们下学期不进行网上教学,老师会拿出以前准备的课堂讲稿和PPT,然后回到网下教学生,好吗?我们教育管理者带回过去的想法和方法,好吗?恐怕我不能。一切都不需要回到过去,它不能回到过去,也不应该回到过去。为什么?由于这一流行病对我国高等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带来了许多新的要求和挑战。

[后流行病教育改革]赵灵芸:对后流行病教育改革的思考

第一,对教育哲学的挑战。它要求教育回归教育的标准,即教育人。在疫情爆发前,我们主要向学生提供知识教育、课程教育和专业教育。我们希望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学业,从就业中毕业,或者能够被研究生院录取,或者找到好工作。然而,从这场流行病中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谁,面对疾病和流行病都是非常脆弱的,人类面对自然灾害也是极其脆弱的,生命面对疾病和死亡也是极其脆弱的。无论你是否学习好,无论你是什么专业,无论你是谁,医生、学者或普通人都容易感染这种流行病。

[后流行病教育改革]赵灵芸:对后流行病教育改革的思考

这警告了我们什么?生命和健康第一。教育应该提高生命的价值,增强健康。我们必须摒弃教育人、传授知识和技能的片面教学模式,教育者必须回归教育本位。什么标准?教育就是生活,生活就是教育。所谓教育,归根到底是帮助受教育者提高独立生活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实现人生价值的最大化。教育总是与生活和生活联系在一起的。

[后流行病教育改革]赵灵芸:对后流行病教育改革的思考

归根结底,教育是为了帮助人们成长。我们说云推云,树推树,这是标准。过去,我们多少偏离了这一标准,对如何教育学生生活、适应生活和适应社会重视不够。教育首先应该关注人和人的全面发展。我认为这是教育的本义和真谛。

这就是这场流行病教给我们的,因为它告诉我们,如果我们不尊重生命,我们的生存能力就不强,我们适应社会的能力就不强,我们适应自然的能力也不强,就很难应对疾病的影响。这是一个很好的警告。生命第一,健康第一。真正的教育是生命教育、健康教育和成人教育。

人类发明了教育机制,以使人类生活得更好,并继续更好。动物没有高等教育和小学,动物也没有制度化的教育机制。教育是人类进化优于其他动物的决定性机制。通过教育,人类将前人的知识和经验收集到教材和课程中,然后在学校里传给后代。后代继续进化和超越他们的前辈,所以年轻一代比他们的前辈生活得更好,生命的价值也在不断地与他们的前辈相比。这是人类进化的机制。因此,教育是为了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

[后流行病教育改革]赵灵芸:对后流行病教育改革的思考

其次,它挑战了教育的内涵。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就要摒弃片面的智力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生存能力、生活质量和生命价值。

在道德方面,我们应该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特别是集体主义教育。这种流行病告诉我们,面对重大灾难和病毒,一个人很难应付。即使你被关在家里没有生病,如果没有信使、志愿者、党委、政府和社区组织运送食物、口罩和消毒水,没有供水和供电,你也会饿死。人类正面临着一场大灾难,因此有必要形成一个集体,加强集体主义精神。只有国家和集体才能有效地保障生命和健康。由此衍生出爱国主义教育和集体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

[后流行病教育改革]赵灵芸:对后流行病教育改革的思考

为什么语文教师中有这么多志愿者?因为每个人都意识到,面对如此重大的灾难,不可能仅仅依靠个人,而必须依靠集体。这种流行病唤起了每个人的集体主义意识。

在智力教育中,我们应该注入生命智慧。过去,我们的智力教育主要是认知智慧和智力智慧,但现在我们需要注入生活智慧。生活的智慧是什么?善于从生活的角度规划人生,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生的价值。过去,我们强调职业规划,这是基于两年内的工作,五年内的经济自立和十年内的财务自由。这种规划太片面了。注入生命智慧后,这是最大化生命价值的计划。人生价值最大化意味着,除了个人的寿命和生活质量之外,这种生活还对社会有所贡献,对子孙后代和人类的延续有积极影响,是所有目标的综合体现。因此,我们应该把生命的智慧注入智力教育。

[后流行病教育改革]赵灵芸:对后流行病教育改革的思考

体育是生活的支柱。如果你身体不好,你什么也做不了。还有审美教育,即寻找生命的意义和内涵。劳动教育是生命的源泉。

因此,德、智、体、美、劳五育都与这场流行病注入我们的集体意识、生命意识和健康意识联系在一起。

第三,对教学方法的挑战。过去,线下教学法受到挑战,所以我们现在不能回去。离线教学只能是下一步课堂教学的一种手段,下一步必须将在线和离线更有机地结合起来。至少在一段时间内,网络教学可能会成为我们下一步教学方法的主体。

面对疫情后教学方法的变化,今后我们要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第一,教师要做好继续网络教学的准备,从现在开始下学期继续开发网络课程。二是丰富我们的教学资源。除了现有的课程和新开发的课程,我们应该不断丰富网络课程资源。第三,优化网上教学平台系统,特别是网上动态教学评价和网上考试系统。第四,不断完善网络工作、网络思想政治、网络心理干预体系。

[后流行病教育改革]赵灵芸:对后流行病教育改革的思考

第四,对教学关系的影响。教学关系可以归纳为三类,即教学关系、师生关系和学习关系。论教与学的关系。过去,领导主要是在解释,但现在他在指导,因为互联网上没有太多的房间和时间给你。教与学的关系已经改变,更多的人倾向于学习。在学习层面,自学主要是在教学的指导下进行的。过去,教学是主体,但现在学习是主体。

[后流行病教育改革]赵灵芸:对后流行病教育改革的思考

论师生关系。师生之间的关系更加平等,因为学生在网上教学中更加独立和自由地表达自己,他们可以随时提问和达成一致。这要求教师快速反应并回答问题。这给师生关系带来了变化。根据这一变化,教师必须迅速提高自己的能力,尊重学生,让学生处于更加平等的地位。学生必须独立思考,尊重老师。

关于学习关系。学习和实践更加平衡。学习和学习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过去,我们更注重学习,少实践,少实践。虚拟练习可以在网上进行,学生可以听老师讲一个命题。这个提议正确吗?他可以立即用电脑或手机在网上搜索,以验证老师所说的是否正确。这就是实践,也就是实际应用。这是一项虚拟研究。因此,在网络学习过程中,学习与学习的关系更加平衡,学习与学习的结合更加紧密。

[后流行病教育改革]赵灵芸:对后流行病教育改革的思考

可以看出,网络教学对教学关系有很大的影响,在教与学、教师与学生、学习与学习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当然,这种关系还有其他变化,比如家庭和学校的关系,我们与学生家长的关系也发生了变化,现在学校更加依赖家长。学校与地方党委和政府的关系也发生了变化。

第五,对教育参与者的挑战。疫情对教师、学校管理、党委和政府部门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它给教师、学生和管理者带来了新的挑战。现在我们应该更加重视网络课程和网络平台的建设,更加重视网上学生工作,促进家校合作,促进社会参与人才培养,促进党委和政府参与教育体系。

后流行病时代高等教育面临的挑战主要表现在这五个方面。一是教育理念,二是教育内涵,三是教育方法,四是教学关系,五是教育参与者的素质。在后流行病时代,这五个方面应该改变。

记者:目前,COVID-19肺炎防控工作进一步巩固,防控工作由应急转向常态化。在流行病防控新常态下,语文教师下一步该做什么?

赵灵运:人类社会的任何重大历史灾难都必须由伟大的历史进步来补偿。在流行病期间,我们把危机变成了机遇。疫情过后,我们应该把疫情转化为教育改革的契机。下一步,语文教师要以疫情为契机,以我们过去半年的实践为基础,适应疫情后教育的新要求和新挑战,全面提升工作水平,改进工作,推进疫情后教育改革。具体来说,我总结了三个方面:

[后流行病教育改革]赵灵芸:对后流行病教育改革的思考

第一,丰富德育内涵。如何实施道德,就是要在树立共产主义道德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仰的基础上,建设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道德。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道德对于拥有家和国家的感情、关心国家的未来至关重要。这场流行病是对我们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的教育。我们希望学生无论在哪里,无论将来从事什么职业,都要爱国爱集体,这是接班人和建设者的基础。

[后流行病教育改革]赵灵芸:对后流行病教育改革的思考

建立人类道德。有必要培养学生关心人类的未来和对人类的终极关怀。人类最关心的是什么?就是关注人类的生存和命运。人类只是自然的一部分,而人类只是地球的一员。没有其他生物,其他动物和植物,没有自然,人类就无法生存。学生应该关注自然、动物、植物、生命和自然。

做一个成年人,也就是说,做一个成年人和一个公民,也就是说,要有社会感情和社会责任。

归根结底,我们的道德教育就是要教育学生培养三种情感,树立三种道德品质,一种是家和国家的情感,树立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美德。一是人类的感情,以及人类道德的建立。一是社会情感,公民道德得以确立。

树人,树是什么样的人?精神文明和肉体野蛮。首先,精神健全的人。精神健康包括道德教育和智力教育。第二是建立健康的人,这依赖于运动和劳动。第三是培养模式健全的人,这要靠美育。我们说语文教师的学生应该是热爱、优雅、大气的人,是语文教师忠诚、朴实、坚韧的体现。

流行病过后该怎么办?首先,我们应该建立一个体系,即“全面育人”的体系。第二,要坚持五育并举,加强劳动教育、体育教育和美育。第三,在课程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必要的,每门课程都应承担道德修养的功能和双重功能。一课两责不仅是知识教育,也是道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如果所有的课程在一堂课中有两个责任,立德和庶人的两个过程将被合并,他们将不再是两个皮肤。有必要通过一课两责将立德和庶人有机地结合起来。

[后流行病教育改革]赵灵芸:对后流行病教育改革的思考

第二,全面推进教学方法创新。疫情期间的网上教学、网上思想政治教育、网上工作和网上管理应规范化,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升级版。目前,有三件主要的事情要做。一是以人工智能教育部的建设为契机,加大各种智能教育技术的研发力度。人工智能教育部门应进行研究和开发,特别是提升学校教学,包括课程和平台。我们还应该加强对学习过程的评价,如考试系统的研发。将来,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学习过程应该紧密联系在一起,并且应该通过大数据技术将它们联系在一起。人工智能教育部门应首先为学校的教育升级做出贡献,发挥主导作用、技术研发作用、成果推广作用、档案推广作用,推动学校教育再上新台阶。第二,应广泛动员教师,构建真正适应后流行病时代的课程体系和课程资源,而不是简单的过去课程的平行运动。第三,学校应为教学方法创新提供多种支撑平台,包括教学平台、会议平台和管理平台。应尽快推进管理方法的改革。例如,在未来,教师和学生的管理应该有一个包含健康信息的大数据平台。这种流行病只是平息了,并没有完全终止,它可能会受到反击。有必要有一个长期的健康管理系统。所有这些都支持我们在教学方法上的下一次创新。

[后流行病教育改革]赵灵芸:对后流行病教育改革的思考

第三,全面提高育人能力。最重要的是提高教师适应新时代要求、适应网络教学、开发课程资源和与学生互动的能力。然后,要加快上述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即三育人体系、五同步教育体系、学校、社会、家庭、政府和学生五环联动体系,以提高我们的育人系统能力。

总之,大流行后的教育改革是以人为本的改革,最终目标是人的全面发展。这是大势所趋,也是世界潮流。华中师范大学作为一所师范大学,一所教育领先的大学,应该站出来,引领潮流!

来源:荆州新闻

标题:[后流行病教育改革]赵灵芸:对后流行病教育改革的思考

地址:http://www.jinchengblades.com/jzjy/22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