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41字,读完约3分钟

近日,在一家外企工作的王女士在微信朋友圈里看到一条短信:“请接受我们30万元的爱心大赏,以示对重病的互助。”在点击并支付了3元费用后,我收到了来自平台的提醒,如果我想获得300,000元的互助权利,我需要在我的账户上充值一定的金额...这时,王女士开始怀疑自己是否被骗了。

与此同时,住在北京海淀区的张先生告诉记者,最近,手机总是收到类似的信息:“一种护理产品,严重疾病的互助和保护计划,是专门为‘健康人’设计的。”参加该计划只需9元钱,参加该计划的成员可享受60种严重疾病的互助共享制度的保护,最高保障金额可达30万元。”“看了资料后,我以为保险公司在搞活动,我可以花9元钱买一份大病保险。”张先生说。

“互助计划”不是大病保险,参与要小心

很多人都像张先生一样困惑:“互助计划”是否符合相关规定?这是相互保险吗?加入网络“互助计划”等于购买大病保险吗?

事实上,早在2015年,中国保监会当时就多次公开强调,现有“互助计划”的业务实体未纳入保险监管范围,部分业务实体的业务模式不可持续,难以有效保证相关承诺的履行和资金安全。此外,个人信息的保密机制不完善,容易导致成员之间的纠纷,并包含一定的潜在风险。也就是说,“互助计划”不是保险产品,网络互助平台与互助保险机构有本质区别。与此同时,所谓的“互助计划”目前还没有一个明确的盈利模式,这是在监管之外的,其未来方向也存在不确定性。

“互助计划”不是大病保险,参与要小心

到目前为止,网络互助平台已经有数百个,其中较早建立的几个大型平台的成员已经超过1000万。与此同时,许多类似的平台已经倒下。仅在去年年初,“一心互助”就宣布停止互助计划,随后“八党互助”宣布暂停互助计划,“国家保镖”宣布解散该平台并终止所有互助计划。

此外,2016年9月,一个获得3000万元预筹资金的网络互助平台要求老会员将预储互助金额从9元提高到2017年6月的49元。如果会员没有充值,他们会默认退出。对此,一些市场分析师指出,这表明该平台未能有效控制薪酬风险。根据该平台当时100多万会员的预付费计算,它承诺最高救助基金为30万元,实际上只够帮助9个人。

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院长李晓林表示,从疾病发生率来看,网络互助平台的共享成本远远超过当前成本,但目前,网络互助平台不仅没有安排一个公众可以信任的兑现机制来兑现相关承诺,而且对未指明的社会群体做出的承诺也存在明显的技术障碍,难以兑现。此外,一些专家学者指出,互助项目缺乏长期保障机制,无法规避欺诈、逆向选择等风险。这使得参与者将来很难得到保证。

“互助计划”不是大病保险,参与要小心

一些互助平台是金融创新还是非法集资仍无定论,但监管机构经常发出提醒。今年4月,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了《网络保险风险提示》,称一些犯罪分子利用网络平台编造保险产品或保险项目,或承诺高额回报诱使消费者缴费,或以保险机构名义伪造保单,往往涉嫌非法集资。提醒消费者在购买网络产品时要小心,避免落入欺诈或非法集资的陷阱。据悉,这是中国银监会自2018年以来发布的第二次与网络保险相关的风险预警。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李晨阳

来源:荆州新闻

标题:“互助计划”不是大病保险,参与要小心

地址:http://www.jinchengblades.com/jzxw/79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