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49字,读完约4分钟

贫困家庭余大新在山里饲养土鸡。(湖北日报全媒体记者陈勇通讯员马利亚照片)

“农家净收入超过7万元,出售3000多只土鸡和许多鸡蛋,净收入超过6万元。去年,总净收入超过13万元。这个家庭完全‘断根’!”全国人大代表、咸宁市市长王元河在接受《湖北日报》全体媒体记者采访时,非常高兴地谈到于大新的“扶贫记录”。

余大新,51岁,汕头人。1994年,他遇到了在汕头工作的于存贤,一个来自崇阳县天成镇毛静村的女孩。他们结婚后,回到毛静村居住。

于存贤的家庭非常困难:她的祖母老了,父亲身体虚弱,母亲患有精神疾病,她的三个妹妹还很年轻,所以全家只能靠她谋生。

余大新接手了这个家庭的负担,希望通过勤劳的双手改变困境。

从2002年开始,他就开始尝试养鸡养羊,但都没有成功,他负债超过20万元。

无奈之下,2008年,于大新去县城谋生。他打零工,支持孩子学习。为了还清债务,夫妻俩都不愿吃早餐,于是余大新就落下了慢性胃炎的根子。

2015年,帮助穷人的惠民春风准确无误地吹进了毛静村,于是大新的家被列为一个有设立卡的贫困家庭。她的婆婆享受医疗救助政策,她的两个孩子接受教育扶贫资金。于大新看到了生态农业和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机遇,回到毛静村,重拾养鸡致富的梦想。

2017年2月,咸宁市政府办公室等四个单位组成的扶贫小组进驻毛静村。

得知于大新想扩大养殖规模但缺乏资金,工作组立即为他申请了5万元的无息贷款。

在支持下,于大新的农场一年能宰杀4000多只鸡和300多只鸭鹅,是以前的三倍。年底,老余的家庭收入达到了国家扶贫标准,他一下子脱下了“贫困帽”。

"春天看樱花,夏天赏荷花,秋天游湿地,冬天补课."常驻团队帮助毛静村建设美丽的乡村,发展生态旅游。

桥、路、网通,毛静村的原生态美景散发着迷人的魅力,游客络绎不绝。

“你的一个孩子在读大学,这收入不够。你必须想办法第二次创业,成为村里扶贫的带头人!”2018年底,市县两级主要领导视察毛静村时,发现于大新脱贫致富的坚实基础并不牢固。

“游客越来越多了。我想把我的房子改成农舍,增加创收渠道,扩大鸡的销售。”老俞说出了他的想法。

不久,常驻团队帮助于大新申请了10万元的商业贷款。

2019年春节,于大新的农舍开张了。樱花、油菜花、荷花盛开时,宾客满座,日收入高达6000元。

今天,于大新的儿子大学毕业,在武汉的一家企业工作,他的女儿被该县一所重点高中录取。

“我们严格执行‘四不挑’要求,帮助脱帽的贫困户、贫困村和贫困县,确保贫困人口脱贫,真正脱贫,不返贫,不断提高扶贫质量。”王元和说道。

至此,咸宁市192个贫困村全部挂牌,桐城县、崇阳县、铜山县实现了优质脱帽,全市综合贫困发生率下降到0.05%。

咸宁的扶贫措施

与群众一起工作。选择2341名工作小组成员在村里实施全面覆盖,并按照" 5个工业发展、3个公共基础设施和2个公共服务"的标准制定了"十件实事";“一村多名大学生培训计划”的实施有助于准确地帮助扶贫,三年内培训了1122名大学生,留下了一批“永久”准确的扶贫带头人。

同时采取多种措施。就业方面,开发扶贫公益性岗位16000个,累计补助金额1.08亿元;工业方面,新建茶园、蔬菜、水果、中草药等特种基地3.15万亩,带动6800多个贫困家庭和2万多贫困人口增收。

绿色发展。成功创建2个国家生态村、31个省级生态镇和380个省级生态村。

该代表建议

扶贫和农村振兴与融合

扶贫是农村振兴的基础和前提,农村振兴是扶贫的巩固和深化。

建议加强扶贫与农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和整合,完善打基础、管长远、促扶贫的长效机制。扩大、扩大、丰富和提升扶贫过程中的有效制度、机制、政策和措施,促进扶贫战略和工作制度的顺利转型,探索建立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农村振兴模式。

重塑城乡关系,推动“城乡一体化”向“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快工业发展,实现工业扶贫向工业繁荣的转变。建设美丽农村,推进从清洁村到生态宜居。(湖北日报全媒体记者张进通讯员孙方成马利亚)

来源:荆州新闻

标题:全国人大代表、咸宁市市长王元河:帮助贫困家庭“破根”

地址:http://www.jinchengblades.com/jzxw/48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