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7499字,读完约19分钟

编者按

“十四五”时期是湖北全面启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新征程的重要五年,也是书写湖北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的关键五年。5月30日,在武汉大学召开了“落实新的发展观,推进湖北“十四五”高质量发展”理论研讨会。本次研讨会由湖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省委政治研究室、省发改委和武汉大学联合主办,以“现场会议+云会议”的形式进行。这是今年我省在新时期学习贯彻习近平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系列研讨会的第一次。“十四五”期间,省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就推进疫情后湖北振兴、推进湖北高质量发展进行了深入探讨和交流。这份报纸刊登了一些演讲的摘录。

推进疫情后湖北振兴和“十四五”高质量发展

将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转化为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

林毅夫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北京大学新街沟研究所所长、北京大学南南合作与发展学院院长、教授

要实现高质量的发展,最重要的是找到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依靠政府和市场的共同努力,把它们变成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要识别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最重要的是提高产业的比较优势,使资本、劳动力和自然资源的生产成本处于最低水平。

这样的产业转型升级过程需要两个条件:一是需要有效的市场。因为它依赖于市场竞争,所以可以形成反映各种因素相对价格的价格体系,从而引导企业进入具有比较优势的行业。第二,需要一个有前途的政府。为了将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有必要改善软硬基础设施。单靠市场和企业很难自发地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一个有前途的政府来帮助企业解决这些问题。因此,从新街沟的角度来看,要实现高质量发展、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就必须把有效市场和有前途的政府结合起来,使两者都能发挥作用。

推进疫情后湖北振兴和“十四五”高质量发展

产业升级从纵向上可以分为五类:第一,主导产业,如湖北钢铁和计算机产业,需要研发基础。要转型升级,必须加强新产品和新技术的开发;第二,追赶型产业,如汽车产业,可以通过从发达国家引进技术、购买包含更高技术的设备、购买专利以提升技术水平和吸引投资来实现转型和升级;第三,转移型产业,如湖北纺织业,需要做品牌,产品设计,新技术开发和营销,使生产和加工可以转移到湖北,从生产纺织品到生产纺织设备;第四,曲线超模型行业,如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新模式,主要是基于人力资源投资。武汉人力资本优势明显,可以在同一起跑线上与发达省份竞争;第五,战略性产业产品研发周期长,人力资本和金融资本投资高,发展需要金融补贴。当地政府必须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和职业教育环境,以便这些科学家和企业家能够安定下来。

推进疫情后湖北振兴和“十四五”高质量发展

以上五个行业是垂直分割的。从横向来看,我们也应该利用一些新技术,尤其是平台技术,来改造这五个产业。互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和其他技术将影响每一个行业。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这些新技术嫁接五大产业,进一步提高生产和供应链效率,扩大市场范围,同时改进营销模式,进一步提高这五大产业的竞争力。

推动湖北成为改革开放和创新的高地

赵昌文·赫尔佐格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工业经济部部长、研究员

“十三五”以前,经济社会发展是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的,所以“十四五”期间,也是以真正开始全面建设和现代化的新征程为目标的。湖北应重视“十四五”期间将出现的与湖北经济振兴密切相关的社会经济特征。

首先,经济增长将进入中速高原,经济增长的基本要素和条件将发生根本性变化。在经济增长的动态结构中,创新的重要性将进一步增强。第二,产业结构升级的趋势将更加明显。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在中国经济中的重要性将进一步增强。第三,城乡协调发展充满机遇和挑战。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水平和程度将进一步提高,但城市内、城市间和区域差异的风险也将增加,协调发展既面临机遇,也面临新的挑战。第四,备受关注的绿色发展将达到一个新的水平。环境质量将进入持续改善期,绿色发展将迈出新的一步。第五,劳动力市场结构可能出现新的特点和矛盾。收入分配将会更加复杂。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新产业、新形式、新模式发展迅速。

推进疫情后湖北振兴和“十四五”高质量发展

基于上述特点,湖北经济发展应力争在短期内成为政策洼地,在中长期内成为创新高地。其中,改革、开放和创新是相互关联的。在改革方面,党中央、国务院专门印发了《关于加快完善新时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全面提出了高层次市场经济体制和机制需要改革的一系列内容。以建设长江新区为起点,把长江新区建设成为湖北省改革开放创新的内陆地区、示范区或试验区,注重经营环境,创造与新经济相关的条件,进行改革创新。就对外开放而言,缺乏开放是湖北的一个缺点。我们应该弥补我国高水平开放地区的不足,支持湖北建设开放实验区,这不仅是为了弥补物质硬件和基础设施的不足,也是为了弥补体制机制和软环境因素的不足。在创新方面,根据创新链的产业链布局,根据创新链的产业链布局和配置,促进产业链创新。坚持问题导向,自觉解决产业链或产业发展中的问题和不足;要创新资源和创新能力,从现有优势布局相关产业。湖北拥有雄厚的创新资源和人力资本为基础。按照产业链创新的思路,湖北可以更有效地配置创新资源,提高创新效率,在产业链创新中取得巨大成就。

推进疫情后湖北振兴和“十四五”高质量发展

湖北应该站在新时期改革开放的前沿

张延生·赫尔佐格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学术委员会高级研究员、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

振兴湖北经济,首先要辩证地、全面地、前瞻性地认识湖北经济振兴面临的国际环境变化。在全球经济衰退的背景下,湖北可以从四个方面努力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

以疫情过后的湖北为新起点,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十四五”期间,湖北要打好“三场硬仗”。一是抓好公共卫生治理现代化建设,建立专业化、法制化、规范化的公共卫生治理体系;二是要做好疫情防控的常态化工作,建立科学的疫苗、药品、器械等防疫和防疫保障体系;第三,要做好医药产业支持工作,优先发展医药、卫生、人工智能三大现代产业体系。形成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和人力资源协调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

推进疫情后湖北振兴和“十四五”高质量发展

站在改革开放的前沿,做出贡献。湖北位于中国超大型市场的中心,具有扩大内需的潜力。“十四五”期间,如何努力开放湖北及其周边地区、湖北与全国、湖北与东亚、湖北与世界其他地区的生产、流通、消费环节,将是主要问题。湖北位于东亚生产网络的中心。“十四五”期间,要大力推进贸易投资自由、跨境资本流动、人员出入境、交通运输和跨境数据便捷流动,营造更加开放高效的环境。

推进疫情后湖北振兴和“十四五”高质量发展

推动武汉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武汉应服务国家战略,履行国家使命,承担国家责任。解决科技创新和进步的动力,化解科技与制度机制和创新效率脱钩的风险。我们应该解决规则管理和法律现代化的权力问题,通过优化法律环境、市场环境和开放环境来解决规则脱钩的风险。解决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与全球高端系统的联系,解决创新驱动力问题。

推进疫情后湖北振兴和“十四五”高质量发展

打造中部内陆双向开放、内外循环的新高地。湖北是第一个具备双向开放和内外循环条件的示范区。从发展外向型经济到发展开放型经济;从促进商品要素的开放到规则等制度开放的双轮驱动;从制造业开放到促进服务业和数字经济的开放;从对外开放到对内对外开放;从西部大开发到建设高质量的“一带一路”;从向东部沿海地区开放到向中部内陆地区开放;从海关特殊监管区和中国保险区到自由贸易试验区和自由贸易港;从参与国际流通到以国内流通为主体,国内流通和国际流通相互促进。湖北武汉、湖北中心城市、长江中游城市群和长江中游城市群三大都市圈都处于改革开放新时期的中心位置,应该成为国家推进双向开放和内外循环新时代的战略支点。

推进疫情后湖北振兴和“十四五”高质量发展

充分利用金融活水,增强发展势头

巴曙松

北京大学汇丰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宏观经济学会副会长兼教授

这种流行病的影响给宏观工业区的发展带来了许多影响,这将加速一些转变,暴露一些缺点。我们应该考虑使用金融工具来提高整个供应链的抗风险和自我修复能力。

首先,使用金融手段和金融工具。评估湖北在中国和世界不同产业链中的相对地位,评估这种影响的不同程度和替代性,然后提供一些基础设施,特别是数据和信息支持,以提高我们供应链的自我修复能力。

第二是促进在线资源和离线金融资源之间的联系。通过这场流行病,我们可以看到如何促进在线资源和离线金融资源的对接;如何促进不同类型的大中型金融机构和新兴金融机构依托互联网,根据各自的比较优势与市场主体联系,特别是明确界定它们应该服务哪些市场主体,以及如何使它们与现有的金融机构网络建立金融联系,以便有可能在下一步发展金融支持。要推动不同类型的大中型金融机构和新兴机构依托互联网,更准确地将资源投放到真正需要的市场主体中。

推进疫情后湖北振兴和“十四五”高质量发展

第三,要根据湖北在新的发展阶段的要求,大规模调整目前相对传统的封闭式金融体系和融资结构。生物技术、智慧城市和数字数据的产业化现在非常流行,这不仅是湖北和武汉想要做的,也是中国许多城市和世界许多城市想要做的。除了商业环境和基本资源之外,最终的竞争还取决于财政资源能否跟上。一般来说,当这些项目和行业真正需要土地时,它们需要相应地分配、协调和支持财政资源。因此,整个融资结构、包括商业模式在内的金融机构的构成都应进行重大调整,并应根据这些新经济体的需要进行创新。

推进疫情后湖北振兴和“十四五”高质量发展

第四,围绕发展内需型区域市场,构建支持城市群建设的融资体系。“十四五”期间,中国城市化将进入以城市群为主要载体的阶段。湖北在这方面的部署可能有更大的格局,增强湖北和武汉的辐射力,发挥这种协同效应。着眼于内需区域市场的发展,建设以武汉为枢纽城市的长江中下游城市群,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巨大内需市场的都市圈,提升其枢纽地位,可能是决定湖北下一步在全国乃至整个亚洲地区影响力、发展前景和潜力提升的关键因素。

推进疫情后湖北振兴和“十四五”高质量发展

以成本重塑,与现在争夺未来

范恒山·赫尔佐格

原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秘书长、武汉大学华中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

COVID-19肺炎的突然爆发给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湖北作为防控疫情最重要、最具决定性的地方,为防控疫情承担了重大责任,做出了特殊贡献,付出了沉重代价。振兴湖北经济具有特殊的意义和价值。

一方面,要认清湖北经济振兴的复杂环境,更认真地想象面临的困难,准备更充分的对策。在综合考虑和计算的层面上,要加强一两个层次,在现有基础上把解决困难的措施提高到一两个层次。我们要抓住现在和“十四五”期间,以“一人十我,十人百我”的精神奋斗。

另一方面,湖北要开阔视野,面向未来,以非凡的实力和技能,抓住一些关键措施和重点任务。湖北人是英勇的民族,不怕困难,不承认失败,有吃苦耐劳的勇气,充满智慧,具有更加失意、更加勇敢的思想品质,具有奋起抗争、水到渠成的战斗精神。湖北资源丰富,经济潜力巨大。然而,面对严峻的环境和繁重的任务,要振兴湖北经济,必须提高自身的地位,拓宽视野,走出着眼当前的思维框架,树立“以代价换现在,以现在谋未来”的思想,克服疫情的影响,结合“十四五”计划的编制,重新规划湖北经济社会发展的方向和思路。大胆抛弃不利于现代化发展的经济结构和生产方式,利用这一形势规划新产业和未来经济,以眼前的牺牲换取未来的第一次飞跃和强劲发展,真正实现凤凰涅槃重生。

推进疫情后湖北振兴和“十四五”高质量发展

当前和“十四五”期间,我们要重点从以下三个方面落实一些关键措施。在优化软环境方面,要加强宣传和引导,以“谦君子、谦虚自牧”的态度待人,以“仰望、爱三分”的情感吸引投资;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优化治理模式,特别是创新城市管理、社会管理和村庄管理模式,更好地处理优化经营环境与增强社会活力的关系,最大限度地降低创业门槛和负担;投资经营者以真诚、信任、公平、诚实、便利、稳定为导向,满怀热情、信心、舒适和迷恋,在湖北开展投资和经营活动。在强化硬措施方面,在落实保障就业和基本民生等“底线”措施和减免税费、发放适当规模的配套券等应急措施的基础上,要结合远近推出一些重要的改革发展措施。在争取有力支持方面,中央政府研究确定了一系列支持湖北经济发展的政策。湖北应抓住这一机遇,着力寻求促进湖北长期发展和持续盈利的战略和制度措施。

推进疫情后湖北振兴和“十四五”高质量发展

通过制度优化促进商业环境的持续优化

田国强·赫尔佐格

上海财经大学原经济学院院长、高级研究院院长、教授

“区域发展取决于短期项目、中期政策和长期环境。”在这个项目上,党中央、全国各地和国有企业都从不同方面给予了湖北支持和帮助。在政策方面,4月29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研究确定了支持湖北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揽子政策。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强调要实施一系列支持湖北发展的政策,这体现了党中央对湖北的关心和重视。就内生动力而言,湖北经济的振兴和长远发展有赖于自身的造血机制和环境建设。商业环境改善的背后是基础和根本制度环境的改善。

推进疫情后湖北振兴和“十四五”高质量发展

振兴湖北经济需要整体观念、系统思维和综合管理。目前,改善湖北的商业环境是必要和迫切的。湖北企业经营环境的主要缺点是:分配权改革不够,民营企业税收负担重,民营企业融资困难且成本高,民营企业创新动力和动力不足。改善商业环境不仅取决于政策,还取决于改善体制环境的改革。改善上述问题的关键是建立一个包容性的基础经济体系,以提高效率和刺激创新,从而实现高质量的发展。改革促发展是中国40年经济奇迹的重要经验,也适用于湖北。

推进疫情后湖北振兴和“十四五”高质量发展

多管齐下改善企业制度环境振兴湖北经济。总的原则是把握基本和根本的竞争政策,把握产业政策的短期和互补的市场化改革方向,把全面实施竞争中性政策作为改善商业环境和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动力,建立包容和竞争的市场经济体制,落实竞争政策的基本立场,强化竞争中性原则。这一原则进一步体现在5月18日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完善新时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中,旨在解决市场激励不足、要素流动不畅、资源配置效率低、微观经济活力弱等问题,实现经济体制重大根本性改革的突破和创新。必须高度重视政府执行力建设,避免文件空传递,实施“配送服务”改革和湖北省“优化经营环境、激发市场活力的若干措施”;要利用好中央的一揽子政策,加大减税、减费力度,放水养鱼,通过财政减税、减费减轻民营企业负担;创新和拓展融资渠道,深化要素市场改革,真正实现利率市场化,实现风险定价,提供更加公平务实的金融支持,为民营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投融资环境。

推进疫情后湖北振兴和“十四五”高质量发展

深化体制改革,帮助振兴经济

刘守英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副部长

改革开放以来,湖北与沿海省份的经济差距不断扩大,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体制的滞后。沿海地区的超前发展主要是由于体制改革的推进。湖北建立高质量、高水平的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试验区,将为“十四五”期间推进体制改革和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

建设以武汉为中心城市的中心城区。它不仅是以武汉为中心的湖北省城市群,也是以武汉为中心城市的国家中心都市圈。原因是,疫情充分反映了传统城市化模式的缺陷,即沿海与内陆因素不匹配;在“十四五”期间,城市化模式本身将发生重大变化。要素、土地、资本、劳动力等的流动。,现在已经从农村转移到城市地区,以城市和农村地区之间的相互作用为要素;城市化模式的变化已经从目前的行政主导型城市化转变为经济和区位主导型城市化布局。有可能建设一个以武汉为中心城市的大都市地区,把省外的郑州、长沙等邻近城市连接起来,把省内的大城市和中小县城连接起来。

推进疫情后湖北振兴和“十四五”高质量发展

正确定位产业升级,使湖北成为世界先进制造业大省。工业立省是湖北的基础,是湖北整体产业升级的核心。湖北产业升级的道路不可动摇,必须进一步提高已经形成的优势产业的复杂性,这些优势产业已经在世界和全国占据优势地位,具有很高的复杂性。提高产业复杂性意味着提高知识含量、竞争力和比较优势。应该对现有的制造业进行详细的分析,以促进一些制造业成为世界上的先进产业。“十四五”期间,中国公园将面临重大转型,湖北公园也将面临重大转型升级。湖北一些竞争性园区应与产业升级相结合,形成自己的优势。同时,要坚定不移地支持民营企业发展,使湖北民营企业成为产业升级改造和建设世界先进制造业大省的主力军。

推进疫情后湖北振兴和“十四五”高质量发展

让农业产业成为真正有竞争力的产业。湖北下一步农业现代化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提高农业单位土地收益率。黔江、洪湖等地的农业产业呈现出单位土地收益率提高的迹象;推进农业产业化,核心是正确认识农业产业化。它的本质不是仅仅提高单一要素,而是实现要素的组合和不断升级;湖北的城乡发展应该增加关于城乡一体化的文章。只有找到城乡一体化的道路,才能解决湖北的城乡关系;关键在于体制改革。没有体制改革,“十四五”期间的农业发展、农业现代化和农村振兴都只是空字。核心在于土地制度改革、城乡权力开放和公共服务均等化,这些都是“十四五”期间讨论农村振兴的重要制度问题。

推进疫情后湖北振兴和“十四五”高质量发展

湖北应在“十四五”计划中重点发展“五型经济”

李佐军·赫尔佐格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兼研究员

新时期,湖北需要新的发展思路,发展“五型经济”是其中之一。所谓“五型经济”是指“数字经济、特色经济、供应链经济、网络红色经济和绿色经济”有机结合的复合经济形式。

首先,我们应该弄清楚为什么我们要集中精力发展“五型经济”。首先,“五型经济”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数字经济是一种使用新技术的经济,特色经济是充分发挥地方优势的最佳选择,供应链经济是生产和销售之间的桥梁,网络红色经济是销售地方产品的最佳驱动力,绿色经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其次,“五型经济”有利于落实中共中央最近提出的“六个保证”,即确保居民就业、基本生活、市场主体、粮食和能源安全、产业链和供应链稳定以及基层运作。第三,“五型经济”开辟了“生产”、“供应”和“销售”三个环节。特色经济实际上代表“生产”,供应链经济代表“供应”,网络红色经济代表“销售”。此外,"五型经济"目前解决了三个关键问题,即"到哪里去卖商品"、"到哪里去人"和"到哪里去赚钱"。最后,“五型经济”实现了每个人三个身份的统一,即每个人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和销售者。在未来,甚至有可能实现“人人在网上受欢迎,人人都是知识产权,全民带货”的局面。

推进疫情后湖北振兴和“十四五”高质量发展

二是如何全面关注“十四五”期间湖北“五型经济”的发展。首先,要把全面发展五型经济作为“十四五”期间湖北的重大战略,即在“十四五”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中体现出来。其次,要明确湖北全面发展“五型经济”的总体思路。这一思路可以概括为:利用数字经济,立足特色经济,依托供应链经济,重视网络红色经济,加强绿色经济,发展湖北经济。第三,要实时发布“五型经济”全面发展的指导意见,制定一系列激励政策,促进“五型经济”的发展。最后,要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五型经济”试点,通过试点引导“五型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推进疫情后湖北振兴和“十四五”高质量发展

文字整理/湖北日报全媒体记者周雷

来源:荆州新闻

标题:推进疫情后湖北振兴和“十四五”高质量发展

地址:http://www.jinchengblades.com/jzxw/37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