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912字,读完约2分钟

湖北日报(记者龚雪,通讯员严旭)古白云石是怎么形成的?这个困扰地质学家200多年的问题有了新的答案。6月10日,记者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获悉,李超教授团队与美国、德国专家共同领导研究,在白云岩地质成因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和诗人吟咏三峡风光,欣赏奇石。"暴露在三峡山脉中的灰白色石头是白云石。"李超教授介绍说,白云石矿物含量超过75%的岩石叫白云石。白云石不仅美丽,而且广泛应用于建筑材料、陶瓷、焊接、橡胶、造纸、塑料等行业,以及农业、环保、节能、医药保健等领域。200多年来,白云石的起源一直是地质学中未解之谜。地质学家普遍认为,早期海相大型白云岩的形成可能是由碳酸钙矿物(如方解石或文石)引起的,它们最初是在海水中沉淀的,在长期地质埋藏过程中,在高温(100℃)下受到热液或富镁流体的交代。然而,这一观点对以碳酸盐岩为载体研究地球表面环境历史演变的实践提出了挑战。

白云石之谜有了新的答案!中德两国专家携手进行了7年的科学研究,克服了2

长江三峡地区是世界上典型的白云岩聚集区。研究小组选取了5亿年前在我省三峡张村坪地区两个钻孔中获得的埃迪卡拉系白云岩作为研究样品,采用碳酸盐岩团簇同位素测温新技术进行研究。该小组发现,几乎所有白云石样品的地层温度都在0到60℃之间。为了进一步研究其形成机理,研究小组还对白云石样品进行了稀土元素分析、流体氧同位素组成和显微岩相观察。结果进一步表明,这些白云岩是在低温、微生物活跃的海水溶液环境中形成的。“由于在早期成岩条件下形成的白云石能够最大限度地记录沉积时期的海洋条件,以碳酸盐岩为基础的地球化学指标已在地质界得到广泛应用,追踪地球表面环境的历史演变是可行的。”李超说,这一发现不仅为揭示“白云石之谜”提供了新的思路,也为地表环境记录中碳酸盐指标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提供了理论依据。

白云石之谜有了新的答案!中德两国专家携手进行了7年的科学研究,克服了2

本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由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李超教授牵头,黄俊华教授、童晋南教授、谢树成教授以及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阿劳娜·特里帕蒂教授、加州理工学院的马克斯·劳埃德博士、加州大学河滨分校的蒂莫西·莱昂斯教授和德国波鸿鲁尔大学的阿德里安·伊敏豪斯教授参与。这项研究持续了7年。研究结果发表在国际综合学术期刊《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

来源:荆州新闻

标题:白云石之谜有了新的答案!中德两国专家携手进行了7年的科学研究,克服了2

地址:http://www.jinchengblades.com/jzxw/29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