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24字,读完约4分钟

《湖北日报》(记者、通讯员陈子才、赵云冲)6月12日上午,省科技奖颁奖大会在韩举行,表彰2019年为湖北省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和科技组织。记者从会上了解到,2019年共授予省级科技奖326项,其中科技突出贡献奖1项,自然科学奖28项,技术发明奖27项,科技进步奖244项,科技成果推广奖11项,中小科技企业创新奖15项。

326项成果获得2019年湖北省科技奖

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大学教授刘景南获湖北省科技突出贡献奖。

“卤氧化铋光催化材料”等六项成果获湖北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纳米光电极和新型太阳能电池的制备及光电性能”等11项成果获得湖北省自然科学二等奖;“雷达图像地物解译理论与方法”等11项成果获得湖北省自然科学三等奖。

“宽扁江海直达船开发”等11项成果获湖北省技术发明奖一等奖;“视觉检测技术及产品在变化场景中的应用”等八项成果获得湖北省技术发明奖二等奖;“航空空发动机高温复合材料测试技术研究”等八项成果获得湖北省技术发明奖三等奖。

“高光束质量万瓦光纤激光器核心技术及其产业化”两项成果获湖北省科技进步奖特别奖;“柿子产业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等33项成果获得湖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柴油机排放控制及在线监测、评价和监控平台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等86项成果获湖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南水北调水源区传染病精确防治”等123项成果获湖北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326项成果获得2019年湖北省科技奖

“R&D可视喉镜系列产品推广应用”成果获湖北省科技成果推广一等奖;“猕猴桃黄肉新品种推广及优质高效关键技术应用”等五项成果获湖北省科技成果推广二等奖;“受损山体生态修复技术集成、推广和应用”等五项成果获湖北省科技成果推广奖三等奖。

“光谷科技有限公司”等15家企业获得湖北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奖。

根据《省人民政府2019年科学技术奖励决定》,全省科技工程编辑要向刘敬南院士和所有获奖者学习,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优化创新创业生态,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加强创新强省建设,为谱写新时期湖北优质发展新篇章做出新贡献。

相关阅读

楚材在湖北,星星在闪耀!他们是我们最应该追逐的明星!

今天上午(6月12日),省科技奖颁奖大会在韩举行,武汉大学刘景南院士荣获2019年湖北省科技突出贡献奖。

湖北省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是湖北省最高科学技术奖,成立于2000年。截至2020年,19名科技工作者的小编辑获得了该奖项。

让我们一起复习星星的名字。它们是荆楚少儿科技进步的骄傲,是湖北在科技发展的浪潮中前进的基础,激励着无数的海浪去面对科学之星的海洋,勇往直前。

2019年冠军

刘景南:卫星定位系统工程应用的先驱

30年来,刘景南院士一直带领团队研究北斗卫星导航定位技术,最终突破了国外封锁,实现了国际领先。他在大地坐标系理论、卫星定位应用、软件开发和重大工程应用方面,特别是在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应用和工程领域,做出了一系列开拓性工作。

“中国希望建立一个世界级的卫星导航应用软件和硬件平台”

20世纪90年代,全球定位系统技术作为世界上第一个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崛起。然而,长期以来,美国一直向其他用户提供可能随时受到干扰的低精度信号。因此,刘景南提出,中国应独立建设世界级的卫星导航应用软硬件平台。

刘景南和他的团队学习了全球定位系统的优点,弥补了全球定位系统的不足,在中国建立了第一个国际永久全球定位系统跟踪站。结合中国实际,他率先提出建立广域差分全球定位系统的构想,以应对美国政府的技术限制,初步制定了中国广域差分全球定位系统的建设计划,并开发了中国首个商用全球定位系统数据处理软件,该软件一度占据了国内80%以上的市场,并作为专有技术出口日本。

326项成果获得2019年湖北省科技奖

帮助北斗,帮助湖北

同期,刘景南响应国家重要战略需求,将全球定位系统技术与北斗导航卫星系统紧密结合,为我国北斗导航卫星广域差分系统建设提供了最早的技术思路和技术解决方案。

20世纪后期,中国先后推出服务于中国的北斗一号系统和服务于亚太地区的北斗二号系统,其背后有刘景南院士多项国际领先的科技应用,如中国第一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卫星导航数据精密处理软件系统、分布式广域差分系统技术系统、世界上第一个完全无人值守、自动连续运行的大坝全球定位系统自动监测系统。

为了实现北斗系统的高精度服务能力,刘景南带领团队,提出了建设国家基础加固系统的创新方案,建立了湖北省首个省级北斗基础加固系统。

为了让北斗为行业和用户服务,刘景南院士发起成立武汉导航研究所,并在湖北开发了第一个北斗多模多频高精度芯片,帮助湖北省跻身北斗芯片行业第一阵营。

今天的北斗已经达到厘米级的位置精度和亚纳秒级的时间精度,超过了美国的全球定位系统,达到世界前三名,并在全球40多个国家广泛使用。

2018年获奖者

马为明:让中国潜艇使用“中国心”

马为明带领团队开发了世界上第一台交流/DC双绕组发电机系统,从根本上解决了“固有振荡”问题,解决了中国船舶电力系统的心脏疾病。该产品于2002年通过鉴定,并正式生产和装备给军队。从那以后,中国潜艇真正拥有了由中国人自己设计和制造的“中国心”。

2017年获奖者

邓秀新:柑橘院士,热爱农业和桑树

虽然世界上柑橘起源于中国,但由于科技的落后,我国柑橘的质量长期以来远远低于国外进口品种,农民的种植积极性不高。邓秀新和他的团队培育了无核品种,完成了世界上第一个也是最完整的甜橙基因组序列图,并在品种改良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得益于近十年来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快速发展,中国柑橘产量增长迅速,占全球总产量的三分之一,并真正走向世界。

326项成果获得2019年湖北省科技奖

2016年获奖者

陈晓萍:“刀舞者”打破肝脏手术的禁区

肝脏手术过去被称为“转换手术”。在医生打开手术后,他们发现病灶无法移除,所以他们不得不关闭它。突破了肝脏外科的几个禁区,首创了“陈氏三法”等外科方法,相关研究成果已应用于临床实践并推广到全国,惠及数百万患者,极大地推动了我国肝脏外科的快速发展,为世界肝胆胰疾病的治疗做出了自己的独到贡献。

326项成果获得2019年湖北省科技奖

2015年获奖者

桂房建:每个人都可以吃鱼

桂被公认为业界鱼类细胞工程的学术带头人。自2009年以来,他在湖北及全国范围内先后培训了30多次鲫鱼“中科三号”的养殖技术,培训了2600多名渔民和农民,为确保湖北作为全国第一个淡水渔业大省的地位做出了持续的贡献。

2014年获奖者

牛:把人民的大事设计好

牛是三峡工程的主要设计负责人之一,后来主持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设计。负责或主要参与了三峡工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金沙江乌东德、乌江构皮滩、清江水布垭、西藏普兰等十余项大型水利水电工程的设计。主持“三峡双线五级船闸设计”,获得国家优秀工程设计金奖。负责或参与30余项重大工程技术和国家重点科技项目的研究。

326项成果获得2019年湖北省科技奖

2013年获奖者

陈焕春:农民的守护神

陈焕春是中国兽医科学的第三位院士。2001年主持完成“伪狂犬病毒E-A株的分离鉴定、分子生物学及综合防控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04年,中国爆发高致病性禽流感,陈焕春被任命为国家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指挥部总专家组组长。他与研究团队一起开发了10多种快速检测试剂,为禽流感的防控提供了有效工具。

2012年获奖者

秦顺泉:克服桥梁建设中的诸多技术难题

秦顺泉长期从事大型桥梁的设计和施工,为中国桥梁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主持了天兴洲长江大桥、杭州湾大桥等代表世界领先水平的超大型桥梁的设计和施工技术,主持了芜湖长江大桥、海口世纪大桥的设计和青藏铁路拉萨河大桥的施工技术。建立了桥梁施工阶段无应力状态控制法理论,并应用于国内外30多座大跨度桥梁的施工。创新了大型桥梁结构的工业化、标准化施工方法,促进了跨海大桥和铁路客运专线整体预制安装技术的发展。

326项成果获得2019年湖北省科技奖

2011年获奖者

段:伽玛刀的发明者

段院士一生从事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教学科研的第一线工作,与生产紧密结合,致力于国家重要需求的应用基础研究、工程技术研究和自动化、数字加工技术及设备的开发。他在1978年获得过两次国家科学大会奖,一次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三次二等奖。省部级科技进步特别奖1项,一等奖7项,二等奖4项;2011年获湖北省科技突出贡献奖;他发表了200多篇论文。他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湖北省劳动模范、湖北省先进教育工作者小批、湖北省先进科技工作者小批。1993年,他领导的教研室被评为全国先进集体,荣获“五一”劳动奖。

326项成果获得2019年湖北省科技奖

2010年获奖者

姜德生:站在光纤传感技术的制高点上

姜德生一直从事新型光纤传感技术的研究。主持了20多个国家和省级科技项目,通过跨学科研究和技术集成,特别是在光纤传感敏感材料制备、光纤传感器精密加工、工业生产关键技术和设备等方面,形成了一系列创新成果。建成中国唯一的光纤传感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率先实现中国光纤传感技术产业化;它打破了中国对外的技术封锁,形成了一整套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生产技术和设备,为中国许多行业、重大项目和军工行业提供了急需的新一代传感技术。

326项成果获得2019年湖北省科技奖

2009年获奖者

许:让羊绒面料像丝绸一样柔软光滑

徐被纺织行业誉为技术领军人物,致力于纺织科技创新和产业化技术的研究。他发明的“高效短流程嵌入式复合纺纱技术”可以纺出世界上最细的纱线和最薄的面料,打破了高档西服面料依赖进口的局面。该技术获得了2009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2008年获奖者

张启发:培育绿色超级稻

张启发院士是国际著名的作物遗传育种和植物分子生物学科学家。他也是美国科学院的外国院士和第三世界科学院的成员。他长期致力于水稻功能基因组和遗传改良的研究,在水稻功能基因组、杂种优势的遗传分子基础和“双水双绿”的研究工作中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从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提出并实施了“少农药、少化肥、节水抗旱、优质高产”的“绿色超级稻”战略构想,为推进“绿色超级稻”的培育和产业化做出了突出贡献。

326项成果获得2019年湖北省科技奖

2007年的获奖者

朱应国:农田院士、稻候鸟

朱应国院士一生始终坚持走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的第一线,坚持走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与产业化相结合的道路,坚持创新育种材料,坚持培育新不育系与培育杂交水稻新品种相结合,坚持红莲型和赤焰松型两个新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与几个光敏核不育系的合作育种。红莲型、赤焰松型杂交水稻和两系杂交水稻已经产业化并得到广泛推广。

326项成果获得2019年湖北省科技奖

2006年冠军

余少华:中国电信标准制定实现零突破

余少华长期从事光纤通信和网络技术研究,并在互联网和城域网项目的研发前沿完成了许多重要的国家项目。在不到八年的时间里,他独立提出了三个重要的国际互联网标准,并获得了国际电联的批准,在引领中国电信技术标准的制定方面实现了零突破。他在美国获得了12项发明专利和2项发明专利,是唯一完成这些专利的人。他的R&D项目多次获得国家、省部级科技进步奖。

326项成果获得2019年湖北省科技奖

2005年冠军

郑守仁:建筑工地院士,三峡之子

郑守仁是三峡工程总工程师,中国工程院院士。自1994年起,他负责乌江道口和葛洲坝的导流和截流设计以及隔河岩遗址的全过程设计,并负责三峡工程的设计。他在施工现场呆了很长时间,及时解决了许多与设计有关的技术问题,为葛洲坝工程截流围堰的设计和施工、过江岩石工程的优良质量、提前一年发电、三峡工程的设计和施工做出了贡献。

326项成果获得2019年湖北省科技奖

2004年冠军

桂:中国最早发现艾滋病易发区

桂教授长期从事血吸虫病、病毒性肝炎、流行性出血热、寄生虫病、艾滋病等传染病的防治工作。2004年,桂因在中国艾滋病防治工作中的突出贡献获得第四届贝利-马丁奖,被中央电视台评为感动中国十大年度人物之一。卫生部、教育部先后授予他“白求恩式医务工作者边肖”和“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边肖”称号。

2003年,获奖者从未出现过

2002年冠军

李德仁:开创了“李德仁方法”来解决百年来的测量问题

李德仁是国际知名的地球信息专家。在地球空的信息学理论创新、集成创新和协同创新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为中国成为世界信息学领域的前三名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主持了从后验方差估计中选择权重以得出粗差位置的第一次迭代方法,称为“李德仁法”。1985年,基于包括误差可发现性和可分辨性在内的两个多维可选假设的扩展可靠性理论被提出,解决了测量中的一个百年难题。20世纪90年代以来,为了促进遥感、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3S)的集成和应用,提出了地球空信息科学的概念和理论体系。21世纪,我们倡导和推动高分辨率地球观测技术在中国的发展和商业化运作,提出了广义和狭义信息网格空的概念和理论,推动数字地球和智能地球的建设。

326项成果获得2019年湖北省科技奖

2001年,赢家不缺

2000年冠军

傅廷栋:杂交油菜之父

傅廷栋是新中国第一个油菜籽遗传育种专业的研究生。他投身杂交油菜育种60多年,带领团队培育了近60个油菜品种,被誉为“世界杂交油菜之父”。

赵子森:中国光纤之父

赵子森被公认为中国光纤通信工程技术的主要奠基人,被誉为“中国光纤之父”。1976年,赵子森在武汉拉出了中国第一根光纤;1982年,他在武汉实现了中国第一个光纤电话。中国信息产业革命的帷幕拉开了。

“楚才在湖北,楚才兴湖北,但楚有财”

科学研究之路

总是充满荆棘和挑战

这时,无数的研究者已经做出了小系列

都在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

在各个领域探索和前进

他们是湖北最受欢迎的明星

向所有科研工作者致敬

(湖北广电融传媒苏)

来源:荆州新闻

标题:326项成果获得2019年湖北省科技奖

地址:http://www.jinchengblades.com/jzxw/26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