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4089字,读完约10分钟

聂日明:上海本地人和外国人有什么区别? 我们做了三年的调查|原子智囊团

本文来源:公众号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

经济政策和大众观众深受媒体报道的影响。 特别是在新媒体时代,情绪文案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 在当地和地方人口相关的话题中,各方面的分歧由来已久,角度态度鲜明。 如何在复杂复杂的报道背后辨别真相? 上海金融法律研究院进行了为期三年的问卷调查,跳过媒体,直接面对普通的上海人,看到他们对户籍问题的态度。

【财讯】三年调查告诉你:上海本地人和外地人分歧有多大?

最近,在sifl城市峰会上,上海金融法律研究院研究员聂日明发表了研究结果。 有点结论可能和你想的不一样。 全文一共4000字,需要阅览4分钟。

以下是聂日明演说的正文。

今年5月,“非北京籍儿童上学困难”的复印件引起了许多学龄儿童家长的关注和讨论,热的背后也折射出外籍家长的焦虑和地方和当地户口资源分配上的严重矛盾。 为市民提供公共服务是政府的义务,公共政策的制定直接关系到市民的生活状况和切身利益,但现在的城市特别是一线特大城市在公共政策的制定上陷入了困境。

【财讯】三年调查告诉你:上海本地人和外地人分歧有多大?

另一方面,随着市场化经济的迅速发展,人口自由流动几乎不受限制,人们为了更好的就业机会和生活条件聚集在城市,现在全国流动人口约占总人口的六分之一。 另一方面,现在许多城市规划仍以静态户籍人口为基础,城市公共服务的提供依然把户籍作为第一身份标识,这种限制在流动人口聚集的第一线城市尤为明显。 没有取得当地户口的人口,从孩子上学、老人看病到不动产、购买牌照,面临着户口门槛的许多限制。

【财讯】三年调查告诉你:上海本地人和外地人分歧有多大?

判断一个政策,首先要做的是陈述事实。 以“分层固化”为例,这几年这句话在WeChat的力矩中一直存在着高热,炸弹文案《贫困家庭出身的冠军之死》似乎以这种焦虑情绪为顶点。 但是实际上呢?

在“上海社会认识调查”中,我们在上海街头随机选择回答者询问人们的自我评价阶层。 结果,过去10年的社会整体向上流动,对今后10年的期待更乐观,很多回答者认为10年后阶层会上升。

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除外吗? 我应该怎么评价? 研究机构为了传播声音需要支持事实,不要基于案例的直观评价。 城市化是上海金融法律研究院近年来关注的核心话题,为了讨论城市应该如何管理,需要理解城市的现状、问题、原因,调查城市人民后,我们基本上可以信任整体的生活状态和态度倾向 因此,我们从去年开始了“上海社会认识调查”项目,与住在上海的非学习状态的人们进行了随机访问,每年回收的问卷数量在1000份以上。

【财讯】三年调查告诉你:上海本地人和外地人分歧有多大?

从短期和静态来看,外来人口的流入增加了户籍居民的就业竞争压力,也降低了户籍居民享受的公共服务水平,城市具有限制外来人口享受当地公共服务的强大动力。

因此,城市允许非户口人口在本市就业和生活,但拒绝向非户口人口提供公共服务,是否有户口成为城市市民能否享受公共服务的首要因素。

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城市有很多非户籍常住人口的情况下,按户籍分配资源,市民根据自己的利益表现在公共政策上,自然地撕裂人们。 在一线城市,外来人口的劳动力规模大多超过当地人口,任何政策只要按户籍分配资源,政策无论如何制定都会面临规模巨大的阻力:户籍人口维持户籍制度,分配公共服务资源而不是户口 本调查研究户籍等身份如何影响市民对公共政策的态度,探索城市公共政策困境的处理途径。

【财讯】三年调查告诉你:上海本地人和外地人分歧有多大?

项目自年开始以来,已经连续三年展开。 调查项目主要分为三个部分:访问前的问卷设计、实地调查和数据整理。 我们的问卷设计不仅说明了人们的特征和态度,我们更深入,设计问卷知道人们的特征如何影响态度和行动,可以推断出制定公共政策时通过什么样的干预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财讯】三年调查告诉你:上海本地人和外地人分歧有多大?

问卷设计完成后,必须考虑价格和代表性的抽样方法。 例如,如果今天现场的嘉宾发布了问卷,收集的数据肯定不能代表上海的全貌。 我们通过使用学术界一般的抽样方法,确认了抽样具有随机性和代表性。

其次,派访问者去实地访问。 委托大学老师、往年的访问者、国内大型社会调查项目的员工训练访问者。 然后我带他们去初步调查。 然后注意旁边访问者调查中遇到的问题,总结经验,展开正式调查。 另外,采取各种手段进行质量管理,然后访问者将纸质问卷作为数据输入。

【财讯】三年调查告诉你:上海本地人和外地人分歧有多大?

这些工作结束后,必须进行数据核试验。 比如看人们的年龄分布是否与上海人口普查数据一致,我们的调查对年龄分布的拟合程度非常好。 中年男性的分布有点凹陷,第一个原因是他们的排斥率高,另一个是劳动参加率高,能接触到上班时间段的概率小。

【财讯】三年调查告诉你:上海本地人和外地人分歧有多大?

总体来说,我们三年调查得到的样品质量还比较高,从中得出的结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除了大家关心的房子和车,还可以清楚地看到户籍身份和公共政策态度之间的关联性。

例如,我们这几年向访问者提问。 政策限制是孩子入学是否合理,从1到7是否分布,选择数字是非常不合理的。 7非常不合理。 上海户口的回答者平均为3.93,是中立的,可能和我们以前想的不太一样,其实非常多的上海人反对这个政策。 与上海户口的人相比,非上海户口表示强烈反对,平均值只有2.37,一半人完全不合理。

【财讯】三年调查告诉你:上海本地人和外地人分歧有多大?

如果我们进一步划分上海户口,除了极少数特殊情况外,基本上可以分为两个人。 一个是出生在上海定居的本土上海人,另一个是出生在外国,然后以户籍转移的形式持有上海户口的所谓“新上海人”。

作为新晋俱乐部的成员,新上海人有改革推动者和体制维持者两个作用。 对于本土的上海人,新上海人经历了“加入俱乐部”(获得户籍的过程)的困难。 这个困难使他们对户籍制度的不公正性认知更深,有推进户籍改革的意愿。 另一方面,新上海人成功加入了俱乐部,成为了具有维持现有体制的主观动机的体制(客户籍区分是谁有资格享受公共服务)的既得利益者。 那么,新上海人到底有什么样的作用更突出呢?

【财讯】三年调查告诉你:上海本地人和外地人分歧有多大?

调查数据显示,本土上海人的态度平均为4.07,新上海人的平均为3.44,介于非户籍人口和本土上海人之间。

另一个比较感兴趣的非户籍人口中态度的分化。 在问卷的其他地方,我听说过上海以外的户籍访问者希望定居。 通过进一步分解,得知希望高定居的非户籍者对移居带来的孩子入学问题的态度的平均值为3.08,希望低定居的非户籍者的平均值为2.17。

【财讯】三年调查告诉你:上海本地人和外地人分歧有多大?

从两者的比较可以看出,期待高定居的非户籍群和新上海人两者的态度没有明显的差异。 因为户籍身份带来的个人好处完全不同,期待高定居的非户籍群有心理上的“早期代入”,态度和新上海人不太一样。

由于身份不同而引起的态度变化不仅是义务教育入学,在允许外国汽车高价方面也可以看到身份不同引起的明显差异。 这次的不同与户籍上的身份没有太大关系,与牌照的拥有状况和期待有关联,两者比较发现“想买无车、外票车”和“有车、外票”两者的态度没有明显的差异。

【财讯】三年调查告诉你:上海本地人和外地人分歧有多大?

在上海人的身份识别中,户籍人和非户籍人之间出现了完全的断裂,非户籍人认为自己不是上海人,户籍人认为自己是上海人。 考虑到上海常住人口中非户籍人口所占的比例,如果占城市4成左右的人不承认这个城市,我在城市居留的时间和意志、对公共政策的态度就有问题。

【财讯】三年调查告诉你:上海本地人和外地人分歧有多大?

每年我们做什么?

首先关注流动人口,流动人口问题是过去两三年讨论的热点,上海、北京的人口外流,他们离开这个城市的理由是什么? 去新城市的理由是什么? 了解这些,有助于理解城市是否有问题。 这背后有人口移动的动机,移动这一事件不是一夜之间发生的,不是从河北移动到北京的,而是完全定居的。 移动是一个不断尝试,有时重复的过程。 现在的研究发现,人们在城市定居有很多因素,与家乡家庭的联系非常重要,比如不离开家乡,孩子不能进城就不能切断与乡村家庭的联系。

【财讯】三年调查告诉你:上海本地人和外地人分歧有多大?

另外,城市社会交流网络的支持与另一个热门话题有关,即在社会融合中起重要作用的相对剥夺感。 我周围有没有户口的人,有外地人,户口和孩子都不能看书的话,我的期待就会变低,我很高兴。 呆着。 如果我周围是上海人,你可以直接感受到别人的孩子能读书。 我做不到的事相对容易产生剥夺感。 我在上海就不开心。 我想离开上海。 同乡之间的关系很弱,人口流失越来越多。 低收入者的移动经常和同乡的移动路径有关,很多家乡在一起或陆续移动,他们住在一起,没想到什么被夺走了。 降低相对剥夺感非常重要,如果相对剥夺感过高,则会导致人口流失,另一方面不公平感也会增强。

【财讯】三年调查告诉你:上海本地人和外地人分歧有多大?

今年我们应该做的另一件事是在常规调查的基础上追加行动实验。 刚谈了当地人不想让孩子在城市学习的理由,城市生活的人口流入为公共服务提供资金,为城市创造财富,对城市有反馈,对原来的市民也有好处。 但这个过程中有囚犯的困境游戏。 因为缺乏信任,当地人认为新市民不会回馈这个城市,所以不想为外来人士提供公共服务。 也就是说,如果对将来的还原有信任,他们希望给予利益。

【财讯】三年调查告诉你:上海本地人和外地人分歧有多大?

调查不能知道这个假设的结果,可以通过实验做出来。 信任合作的行动实验是非常经典的实验,在各种领域进行了非常多的尝试,今年打算将这个实验引入我们的调查。

通过行动实验的过程和各种条件的控制,我们可以知道哪些因素抵抗双方的信任,阻碍合作,我们可以寻找促进合作的机制促进社会融合。 行动实验项目由复旦大学经济学院的左雪静老师负责。

现在上海社会认识调查的数据已经随着进度逐年向研究者开放,可以通过申请方法向研究院获得数据采用权,我们也有一点初步成果,一个相关的文案已经在主流媒体上发表,后期将进行一系列的生产

在公共政策研究中,定量的观点是非常重要的参考,如开头所述的分层固化的争论,肯定有人固化人流,但通过定量的研究可以对问题有比较全面的看法。

社会调查国内已经有北大建立的cfps (中国家庭跟踪调查)等多所大学进行,样品特别多,研究问题非常广泛。

那我们为什么必须做这个调查呢?

大调查的普遍特征之一是问题广泛,是大调查,所以关注所有的问题,但与用户的问题相比,特定的人不能太深入,研究者用数据深入研究特定的议题,就有点不足。

另一方面,大型、综合调查的价格非常高。 我们的项目聚焦于主题性、地域性问题进行调查,消费呈现数量水平下降,我们希望投入小价格,得到大发现。

全天候滚动播放最新的财经信息和视频,越来越多的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备受关注( sinafinance )。

来源:荆州新闻

标题:【财讯】三年调查告诉你:上海本地人和外地人分歧有多大?

地址:http://www.jinchengblades.com/jzxw/212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