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7230字,读完约18分钟

核心观点:29年来,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当中国工艺美术界面临“大师”的称号时,评估师和评估师普遍呈现出一种“无知无畏”、“文化匮乏”的形象。显然,“大师”的迅速扩散和严重恶化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颠覆和破坏,也是对一些真正具备“大师”气质的工艺美术人的严重玷污,甚至是对中国工艺美术产业未来的严重危害。中国工艺美术家的队伍非常庞大,他们的历史非常特殊。他们不完全等同于民间艺术家,也不同于艺术家。因此,独立组建中国工艺美术家协会可能是一个切实可行的办法,所有符合加入条件的会员将被称为“会员”。

侯样祥谈德艺双馨:谁是“大师”?“大师”是谁?

后洋相

纵观中国文化的历史,尤其是中国工艺美术的历史,从来没有一个词像今天的“大师”这样时髦。这几乎让整个工艺美术行业兴奋、倾倒、疯狂。不惜一切代价拥有“主人”的头衔,甚至冒着破产的危险,这是中国工艺美术界大多数人的追求和梦想。结果,各种各样名字的“主人”出现了,接着是山和无数其他的。如果以报纸覆盖率、出镜率和流行语的标准来评价新时代的十大时尚术语,那么“大师”应该包括在内。因此,我们不得不相信一种流传已久的幽默:在世界瓷都景德镇,如果你不小心,你可能会在最后一个公厕里遇到几个不同级别的“主人”……谁是“主人”?谁是“主人”?学术理论家是时候停止回避了。

侯样祥谈德艺双馨:谁是“大师”?“大师”是谁?

圣人对“大师”的诠释

中国文化发展史告诉我们,在中国历史文化的语境中,“主人”是一个历史悠久、内容复杂的文化史概念。早在先秦时期,“主人”一词就被广泛记录在历史文献中。例如,《诗经》、《周易》、《周立》、《春秋左传》、《孟子》、《荀子》等都记载了“大师”。从那时起,直到近代,在中国几千年的文学和经典中,“大师”的记录从未中断过。当然,我国大量的历史文献也告诉我们,“主人”不是一个确定的概念,无论它的内涵还是外延。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学经典中“大师”的含义是不同的,同一历史时期甚至同一文学经典中不同文学经典中“大师”的含义也不尽相同。在对一些有代表性的经典文献中的“大师”进行梳理、分类、研究和解读之后,我们认为“大师”有以下五种判断:

侯样祥谈德艺双馨:谁是“大师”?“大师”是谁?

首先,它指的是巨大的力量。在《周易》里?人”,也就是两次提到这个“主人”第九个五年计划,同样的人,先是嚎叫,然后大笑,主人柯,满足。”“以人为本,以直也。当主人见面时,他们互相交谈。《春秋左传》中也出现了同样意义的“主”:丁公四年十一月,“楚瓦不仁,其臣无死志,必先斩之,卒必催之。”然后主人跟着,自行车。"

侯样祥谈德艺双馨:谁是“大师”?“大师”是谁?

第二,古代中央政府的三个最高官职之一,也称为“太师”。它和太傅、太保一起被称为“三公”。“主人”的含义见于《诗经》和《春秋左传》。这首诗?在潇雅,有“尹大师,周卫的叉子”;《春秋左传》有“周公,大公之股骨肱骨周室,夹辅成王”。当你成为一个国王,把它给他,你会说,“世界上所有的后代都将受到伤害。”在工会办公室,主人的位置”。

侯样祥谈德艺双馨:谁是“大师”?“大师”是谁?

第三,它指的是古代音乐官员。这种记录在古代文献中更为广泛。例如,“李周”有句谚语说“大师掌握着六大法则,而这六大法则是与阴阳音结合在一起的……”;《孟子》有一句话:“呼夫子曰:‘君臣之言,吾乐也’”;《荀子》有“修宪,审诗商,禁淫,作及时之修,使俗恶声不敢乱雅,而主人之事也”。后来的《汉书》也有“主人”的意思:“在孟春月,群居的人会分散,行人会收集诗歌和提供他们的主人,以便闻皇帝。”因此,国王不用看家庭就能了解世界。”。唐代学者杨琦在《荀子注》中说:“大”就是“太”。因此,“主人”也可以写成“姓氏”。

侯样祥谈德艺双馨:谁是“大师”?“大师”是谁?

第四,尊重学者。司马迁的《史记》也许是最早描述“主”这一含义的历史文献。在历史记录中?《儒教传》中有这样一段话:“孝文帝想治《尚书》时,天下没有,但听说傅生能治,想称之为《尚书》...士多能说《尚书》,山东诸子皆涉《尚书》教。”通过对历史文献的梳理,发现“主人”的含义直到近代才发生很大变化。如清代学者陈康琪就曾抱怨“二百多年来,讲堂里草满,字如“张謇之夫”,学术“大师”之名混乱,科举考试加速进行。伟大的学者胡适之在《近几年来,古代研究的大师们逐渐消亡,新学者们没有取得任何伟大的成就》一文中对学术“大师”后继乏人表示了关注。

侯样祥谈德艺双馨:谁是“大师”?“大师”是谁?

第五,它最初指的是佛陀的十个称号之一,后来成为对僧侣的尊敬。《酸奶的土地理论》第82卷中有一篇文章:“第二种解释。它之所以被称为“大师”,是因为它能很好地教授戒律,并能听到门徒应该做和不应该做的所有事情。它也可以导致无限的生命死于痛苦,因此得名“大师”。它也出现在世界上,以摧毁邪恶和邪恶,因此名为'主人'。”这种“大师”的含义,唐代方《晋书》中也有记载:“(尧)兴曾说,罗氏说:‘大师聪明超脱,天下第二,怎能使法种少嗣?’”值得注意的是,在宋代,“大师”成为僧侣的唯一名字。因为“京城里有个和尚,忌讳‘和尚’,叫‘师傅’。可见,在中国古代社会,称僧人为“大师”的现象越来越普遍。

侯样祥谈德艺双馨:谁是“大师”?“大师”是谁?

通过梳理上述古典文学与“大师”的关系,我们对传统意义上的五种“大师”有一个大致的认识,即一个群体、两个官职和两种人。值得一提的是,记载一个群体和两个官位的“大师”的经典文献主要是在先秦时期,而赋予“大师”更多的文化内涵则始于司马迁的《史记》,而“大师”与僧人的联系大致始于唐代。

“主人”是神圣的

通过比较古今文化语境中的五种“大师”,我们可以大致知道:第一,在中国古代历史文化语境中,从来没有一个被广泛认同的“大师”概念。第二,中国古代社会的这五种“大师”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分化,有些已经完全从当代语境中消失,而另一些仍然活跃在当下。上述五种“大师”的变化如下:第一种“大师”不是固定的参照物,而是一般的参照物,因此与本文的讨论无关,可以忽略。第二种“主人”和第三种“主人”,都可以理解为“太师”,是古代社会的官衔。在今天的文化背景下,他们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第四种“主人”和第五种“主人”值得注意。它们不仅从古至今,而且内涵和外延都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也就是说,我们今天通常意义上的“主人”实际上是指这两种人。换句话说,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只有学者和僧侣才配称为“大师”。这是本文将关注的两种“大师”。

侯样祥谈德艺双馨:谁是“大师”?“大师”是谁?

那么,今天中国的学术界和佛教界是如何看待“大师”这个称号的呢?

22年前,我遭遇了一次“尴尬”事件,这让我了解了国内学术界“大师”的处境。1995年,是孔子诞辰2545周年。那一年,北京举办了一次大型国际学术研讨会来纪念它。那时,我是一名媒体记者。为了全面深入地参与其中,我以“儒学与现代化”为题,对著名历史学家杨祥奎先生进行了全方位、立体式的长时间学术访谈。应该说面试非常成功,获得了许多意想不到的学术荣誉。这篇文章首先发表在当年的第三期《文学、历史和哲学》杂志上,然后摘自同年的第八期《新华文摘》,然后被第四期《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翻译成英文...当然,我心里很清楚,这一切都要归功于杨祥奎先生非凡的学术贡献和学术地位。有趣的是,当我怀着无比的喜悦和崇敬再次拜访杨祥奎先生,情不自禁地称他为“大师”时,杨祥奎先生很不高兴。我还记得他当时的话:“我的老师顾颉刚先生和傅斯年先生都学会了如何致富,但从来不叫‘大师’。当时,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的“四大导师”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都是难得的学者,人们只称他们为“导师”,而不称他们为“大师”。我怎么能称它为‘主人’呢?”杨祥奎先生的话让我想起了清华大学前校长梅贻琦先生的一句名言:“所谓大学者,不但是一座建筑,而且是一位大师。”显然,杨祥奎先生心目中的“大师”与梅贻琦总统所说的“大师”应该是同一层次的:“大师”是一个崇高而神圣的称号。无独有偶,在与季羡林先生、先生、唐先生、先生等一大批大学生的接触中,他们都得到了杨祥奎先生类似的看法和陈述。也就是说,在学术研究领域,直到2000年左右,仍然有一个共识,即“大师”是一个非常崇高和神圣的称号。高文凭和高等教育不可能成为“硕士”,教授或研究人员也不可能成为“硕士”。即使是学术部门的成员和两个学院的院士也不能成为“大师”...事实上,直到今天,在学术研究领域,他们还可以或敢于被称为“大师”,似乎清代学者陈康其抱怨学术“大师”称谓的混乱,这在今天的学术界是没有出现的。这些都从一个方面反映了国内学术界对“学海无极限”的理解和敬畏!

侯样祥谈德艺双馨:谁是“大师”?“大师”是谁?

众所周知,佛教是在西汉晚期传入中国的。作为一种外来宗教,它在完成中国化的过程中,成功地实现了华丽的转折。它与中国本土的儒道两家一起,发展了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体系。

在中国文化史上,佛教发挥了重要而崇高的作用。关于佛教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不多,这使得我很难表达更多的观点。然而,七年前的一个机会使我与台湾的佛光山和星运大师结下了不解之缘。2010年5月,“星云大师书法展”在中国美术馆隆重举行。这是星云大师大陆之行的一个“破冰”的重大意义。为了配合这次重要的文化活动,组织者中国美术学院计划编辑出版一个星云大师书法画册。我有幸主持了专辑的策划、编辑和出版。从那以后,在我与台湾佛光山接触的七年中,我对如何对待“大师”这个头衔有了深刻的理解。在佛光山系统中,除了星云被称为“大师”,其他的都被称为“大师”!我自己从未听过星云自称为“大师”。巧合的是,本文引用了佛教经典《瑜伽士》,其译者是唐代著名的玄奘。有趣的是,在这本书的封面和版权页上,玄奘并没有标上“大师”,而是标上了“法师”。显然,在中国佛教史上,除了宋代这一特殊情况外,其他历史时期对“大师”的称谓都是谨慎的。像学术研究领域一样,“大师”在佛教世界中也是崇高而神圣的。这一现象也从一个方面反映了佛教团体对佛法无边的理解和敬畏!

侯样祥谈德艺双馨:谁是“大师”?“大师”是谁?

可见,“大师”在学术界和佛教界都被视为一个非同寻常的崇高和神圣的称号。我们甚至可以把它理解为死后的头衔,它是由一些学者或僧侣专门使用的,他们在生前和死后都获得了广泛的认可。

“大师”与工匠

显然,中国古典文学中记载的五种“大师”似乎与工匠和手工业毫无关系。还值得注意的是,其他相关的历史文献,主要记录古代手工艺品或工匠,往往记录有特殊技能的工匠的名字,但它们与“大师”的头衔没有联系。如果一定要从历史文献中寻找一些文化传承关系,恐怕只有前面提到的文献中记载的第三种“大师”如李周,即“古代乐官之长”,多少有点接近古代工匠。因为在今天的文化语境中,“乐”和工艺美术也属于艺术的范畴。然而,从天官、地方官、春官、夏官、秋官、冬官的构成来看,《李周》实际上是一部以描写先秦时期各种官职及其相应职责为主要内容的经典。在它的体系中,“主人”只是“管春”的许多官方职位之一,而不是一个伟大的头衔。基于以上事实和分析,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语境中,工匠普遍被排除在“大师”之外,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侯样祥谈德艺双馨:谁是“大师”?“大师”是谁?

然而,应该强调的是,创造、保存和继承人类文化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以文化经典为基础的文人文化,另一种是以工艺美术为基础的民间文化。也就是说,在人类文化的创造、保存和传承过程中,作为中国古代四大职业体系之一的“士、农、商”、“工”(又称“百工”)——工匠及其创造或制造品,最初占据了半个国家,这一点不可低估。因此,“李周”曾在《冬官考录》中对“工人”或“百工人”给予很高的评价:“知者创造,聪明者描述并保存,世人称之为工人。”一百个工人的一切也是圣人的工作。”虽然“工人”或“百工人”不被称为“主人”,但“百工人”被认为是“圣贤的作品”。

侯样祥谈德艺双馨:谁是“大师”?“大师”是谁?

不用说,在中国历史文化的背景下,“圣人”的地位是非常崇高的,甚至高于“大师”。在人民美术出版社1989年出版的60卷本《中国美术全集》中,有一半以上的作品是古代工匠的创作或制造,这使我们坚信古代“工人”或“百工人”的“创造”行为几乎与孔子等思想家的“创造”行为一样伟大。然而,在古代中国,毕竟是一个“劳动者治理人民,劳动者治理人民”和“君子劳动,小人劳动”的社会。因此,随着文人逐渐占据绝对话语权,手工艺品的“劳动”特征和手工艺品的民间性、地方性和实用性特征一直被主流文化视为“下巴丽人”和“下巴丽人”的作品。因此,古代文人笔下的“大师”不包括古代工匠也就不足为奇了。从人类文明的发展史来看,这位“大师”内涵和外延的辨析和狭隘,与“七十二行,每行一等奖”的历史事实是相悖的。

侯样祥谈德艺双馨:谁是“大师”?“大师”是谁?

“主人”的内涵和外延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应该说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这与当时的两大事件有关。一是1988年“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的评选,二是几乎同时公布的象棋“大师”和“特级大师”的称号。显然,在中国历史文化的背景下,首次将工匠和棋手纳入“大师”的范畴,是对中国几千年文化历史缺陷和错误的重要补救和有力纠正。这种拨乱反正、清理源头、与时俱进的方法,给延续了几千年的传统“大师”注入了新的内容和活力。它体现了一种文化正义和社会正义,这无疑是一种令人钦佩的创新。时代的变迁和语言的变迁有着直接的关系。

侯样祥谈德艺双馨:谁是“大师”?“大师”是谁?

众所周知,在“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确实有许多“德艺兼备”的工匠,他们受到世界的尊重,被历史铭记。其中的佼佼者甚至可以与历史上任何一位学术“大师”和僧侣“大师”相提并论。他们主要使用天然原料,采用精湛的传统工艺和世代相传的技术,主要手工制作,创作出一系列具有鲜明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历史文化传承意义和自身风格流派的作品……他们不仅是历史文化的“叙述者”和“守护者”,甚至是“创造者”。他们的“巧手”不仅有效地继承和发展了我们的传统物质文化,也有效地继承了我们具有伟大民族文化价值的非物质文化。他们对工艺美术的执着,证明了民间文化的重要文化价值和历史地位,也增强了我们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保护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信心和决心。

侯样祥谈德艺双馨:谁是“大师”?“大师”是谁?

然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与学术界对“学无止境之海”的高度认同和深深敬畏以及佛教界对“法无止境”的无限敬畏不同,中国工艺美术界似乎对“艺术无止境”缺乏足够的理解和敬畏。不管你是谁,不管你的手艺如何,你都敢戴上“某某大师”的帽子,这就是证明。可以说,在过去的29年里,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当中国工艺美术界面临着“大师”的称号时,评估师和评估师普遍呈现出一种“无知无畏”、“缺乏文化”的形象。令人担忧的是,这一现象已经蔓延并渗透到教育、研究甚至政界。许多教授、研究人员甚至专业官员被跨国界“授予”硕士头衔,成为“硕士教授”、“硕士研究人员”和“硕士官员”,这就是证明。毫无疑问,在全国各级各类“大师”的评价下,不仅有彼此难以区分的“大师”,而且“大师”已经成为普通工匠的代名词。经济学的“木桶原理”告诉我们,对当前“大师”级别的评价不是基于少数几个级别最高的人,而是基于级别最低的人。目前,“大师”群体的严重失衡和鱼目混珠导致了“大师”整体文化含量的急剧下降。随着中国几千年的文化历史,“大师”所积累的深厚的文化和历史内涵即将被冲淡,“大师”曾经拥有的崇高和神圣很快就会消失。这个“主人”不是另一个“主人”!从人类文化发展史来看,这无疑是一场“文化史灾难”。面对这种情况,如果胡适之先生在这里,除了对“大师”的后继乏人表示关注之外,他还会为“大师”概念的巨大变化和贬值而感到痛心吗?从这一点来看,目前的主流文化还没有完全认识到工艺美术的“大师”,这是有根据的。必须系上铃铛才能解开铃铛。如果说中国的工艺美术界不能悬崖勒马的话,那么“大师”这个词在优雅和高贵的内涵逐渐被侵蚀后,不久就会变成一个大家都鄙视和鄙视的负面词汇。那时,“大师”的掘墓人一定是中国工艺美术行业本身。“主人”的变化警告人们,任何决定都必须是历史性的和可预测的。正如圣贤所说,“知者见于未成熟者”,是的。

侯样祥谈德艺双馨:谁是“大师”?“大师”是谁?

幸运的是,“大师”的混乱和质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和高度关注。近年来,媒体上的“无休止”报道、批评甚至十字军东征就是一个例子。事实上,对“大师”的混乱和质变的更深层次的担忧仍然来自于工艺美术行业内部。显然,“大师”的迅速扩散和严重恶化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颠覆和破坏,也是对一些真正具备“大师”气质的工艺美术人的严重玷污,甚至是对中国工艺美术产业未来的严重危害。

侯样祥谈德艺双馨:谁是“大师”?“大师”是谁?

最好是成为一名“成员”

问问题不容易,但解决问题更难。显然,从艺术文化的角度讨论“谁是主人”和“谁是主人”并不是本文的最终目的。从中国几千年的文化发展史来看,本论文的真正目的是为那些现在处于混乱状态、身患绝症的“大师们”提供“看、听、问”的可能,从而找到一种切实可行的治疗方法。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中国作家协会、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书法家协会等都是在中国有广泛影响的社会团体。在这些协会和组织中,有很多人填补了空白,但仍然有很多人充满了生机和活力。然而,无论如何,在这些组织中,人们从来不称他们为“主人”,只称他们为“成员”。我的同事莫言,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是中国作家协会的成员和副主席,而不是“大师”。就中国工艺美术而言,它们既是美术又是民间艺术。因此,将其从业者纳入中国美术家协会或中国民间文学艺术协会将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当然,由于中国工艺美术家的队伍非常庞大,他们的历史非常特殊,他们不完全等同于民间艺术家,也不同于艺术家。因此,独立组建一个全国性的“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也许是一个可行的办法,所有符合加入条件的会员都将被称为“会员”。

侯样祥谈德艺双馨:谁是“大师”?“大师”是谁?

“名正言顺”是2500多年前孔子提出的著名论断。其实,孔当时做了一个很长的讲话,其中可能记载有这样的话:“如果名字不规则,用词就不会流畅,如果用词不流畅,那么事情就不会顺利,那么礼仪和音乐就不会快乐,如果礼仪和音乐不快乐,惩罚就不会好,如果惩罚不好,人民就会无事可做。因此,一个绅士的名字必须说,他的话必须是可行的。绅士无话可说。”不言而喻,“正当”是非常重要的。在我写作的最后,我只想借用另一位文化圣人——鲁迅的《救救孩子》,来强烈呼吁“救救师父”!乐观地说,治疗“大师”或许还有希望!(作者侯,中国美术学院研究员、文化学者、艺术评论家、艺术策展人)

来源:荆州新闻

标题:侯样祥谈德艺双馨:谁是“大师”?“大师”是谁?

地址:http://www.jinchengblades.com/jzxw/152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