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90字,读完约4分钟

数据“速读”

本报记者曹

2月14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2017年1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环比上涨1.0%,同比上涨2.5%;工业生产者的生产者价格指数环比上升0.8%,同比上升6.9%。

对此,接受《中国经济时报》采访的专家指出,春节等节假日消费需求旺盛以及ppi反弹是cpi上涨的主要原因,而ppi同比上涨主要受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影响,未来不太可能出现大幅上涨。

假日效应推高消费物价指数

数据显示,2017年1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5%。其中,城市增长2.6%,农村增长2.2%;食品价格上涨2.7%,非食品价格上涨2.5%;消费品价格上涨2.2%,服务价格上涨3.2%。

至于1月份cpi的上涨,天津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丛屹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采访时表示,上涨的数据基本符合预期,这主要是受假期消费需求强劲的影响。

1月份,食品、烟草和酒类价格同比上涨2.5%,这使得cpi同比上涨约0.75个百分点。其中,畜肉价格上涨5.7%,影响cpi上涨约0.27个百分点;新鲜水果价格上涨4.8%,影响cpi约0.08个百分点;新鲜蔬菜价格上涨了1.6%,这影响了cpi上涨约0.05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随着寒假和春节期间游客的增加,交通和旅游价格也大幅上涨。机票价格、旅行社费用、长途汽车价格和酒店住宿价格分别上涨18.6%、11.1%、3.4%和3.2%,合计影响cpi上涨约0.23个百分点。

关于未来价格走势,丛屹认为,从去年的总体趋势来看,cpi上涨是未来一段时间的基本趋势。随着cpi进入“双区间”运行,国内消费也在持续增长。

丛屹认为,在稳增长、去产能、去库存的政策下,国内工业部门供需矛盾有所缓解,重点行业库存和销量呈现良好态势。此外,原油、铁矿石、有色金属和其他大宗商品的国际市场有所改善。去年9月,在结束了自2012年3月以来54个月的持续下跌后,中国的生产者价格指数首次从负值转为正值。cpi的后续上涨也将受到其后端传导效应的影响。

节日效应及PPI回升推动CPI走高

大宗商品已逐渐成为推动生产者价格指数的第二大力量

数据显示,1月份ppi同比增长6.9%,比2016年12月高出1.4个百分点,创下2011年9月以来的新高。根据丛屹的分析,尽管中国的产能削减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发挥了作用,但这并不意味着产能过剩问题已经得到根本解决。因此,这次生产者价格指数上升的主要原因仍然是国际商品价格的上涨。

国家统计局城市统计司高级统计师盛国庆在对数据的公开解读中也指出,在接受调查的40个主要工业行业中,有33个行业的产品价格同比上涨,比上个月上涨一倍。其中,油气开采、煤炭开采和洗选、黑色金属冶炼和轧制加工、石油加工、有色金属冶炼和轧制加工、化工原料和化工产品制造价格分别上涨58.5%、38.4%、37.7%、24.4%、17.3%和9.2%,分别比上个月增长38.8%、4.4%和2.7%

节日效应及PPI回升推动CPI走高

虽然同比增幅达到新高,但2017年1月的环比增幅仅为0.8%,在连续4个月扩张后,增幅有所下降,比2016年12月下降了0.8个百分点。丛屹认为,未来ppi的波动仍将受到全球经济周期的影响,未来可能不会显示出持续上升的能力。

“目前生产者价格指数的上升与其说是一个明显的复苏周期的特征,不如说是一种货币现象。从这个角度来看,它可能不会保持强劲的上升趋势。”丛屹表示,大宗商品价格对ppi的拉动可能会逐渐变成第二股力量,未来中国经济基本面的复苏,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和投资发展,将成为提升ppi的主要力量,发挥重要的稳定作用。从工业繁荣指数来看,生产者价格指数保持在复苏区间是正常的。

来源:荆州新闻

标题:节日效应及PPI回升推动CPI走高

地址:http://www.jinchengblades.com/jzxw/145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