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392字,读完约6分钟

几天前,一张小孩睡在地铁里的照片让很多家长感到想哭。在这张照片中,一个穿着校服的小女孩,手里拿着书包和饮料,正在地铁地板上睡觉。

“我的孩子6点起床,中午基本不休息,晚上5点半到家,而作业是90点,累了。”

“我们的孩子在三年级,每天的作业加起来有9~12项。默读默写也不错,眼睛已经近视了。”

“我的孩子们离学校只有10分钟的路程,他们仍然在车里睡着。”

……

看到这些照片,许多父母哀叹他们的孩子太累了,不能去上学,需要减轻他们的负担。减轻负担从来都不是一个新话题。自1955年教育部发布第一份减负文件以来,相关部门几乎每隔几年就会出台相应的减负政策。今年新学期伊始,上海、长沙、沈阳等地相继出台了“减负大方案”。

在“减负令”下,课程提前结束,作业减少,考试方式改变。然而,孩子们和家长仍然喊着“累”,甚至有些家长说负担更重,焦虑更严重。原因是什么?如何破解它?《工人日报》记者进行了调查和采访。

孩子减轻负担,父母增加负担

陈忠明是辽宁沈阳的一名大学教师。他的儿子今年五年级。

2016年底,沈阳市教育局下发了“最严厉减负令”,要求教师有选择地安排教学辅助材料上的作业,不得安排机械性、重复性和惩罚性的作业,不得安排超出学生能力的作业,不得安排家长需要完成或替他们做的作业,不得要求家长批改教师布置的作业。

这不是教育署第一次发出“减负令”。事实上,早在1955年,教育部就发布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份减轻中小学生负担的文件。此后,几乎每隔几年,相关部门都会根据新情况出台相应的减负政策。在1964年、1978年、1988年、1994年、2000年、2004年、2010年,有许多版本的“减负令”。在地方一级,多年来各地都颁布了相关文件,对上学时间、课后作业、考试、补习班、休息和锻炼时间作出了严格而详细的规定。

“减负令”下孩子家长仍是喊“累” 原因在哪?

陈忠明也能清楚地感受到“减负令”的力量。“现在,家长没有批准家庭作业,成绩也没有发给班级,孩子上学的时间大大缩短了。”

但孩子似乎减轻了负担,新的麻烦随之而来。现在,由于教师的专业学习,孩子们每天下午3: 50和每周三下午2: 50离开学校。"在这一点上,父母们是怎么学会的?"陈忠明告诉记者,由于他是一名大学教师,他的时间相对比较自由,他的大部分儿子都是由他接的,但因为周三晚上有课,他只能让托管班接孩子。然而,托管班的费用高于每月600元,这不仅昂贵,而且缺乏安全性。

“减负令”下孩子家长仍是喊“累” 原因在哪?

谁来接孩子甚至引起了教育部部长陈宝生的注意。在今年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他说:“在基础教育阶段,学生放学后做什么?在我去教育部工作后,我在基层做了研究。许多学生的家长都谈到了这一点。对于祖父母和父母来说,这是一件非常令人担忧和棘手的事情。”

对于这个问题,各地也进行了探索。自2014年以来,上海公立小学普遍向家庭照顾有困难的学生提供免费的课后照顾服务;今年年初,江苏省南京市发布通知,所有公立和私立小学将实行“弹性离校”制度,为小学生提供免费和延迟照料服务。

日前,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余服务的指导意见》,提出实行弹性课余时间,通过政府购买服务、财政补贴或与家长建立协商沟通机制等方式,对参与课余服务的学校、单位和教师给予适当补贴。,并禁止以课外服务为名乱收费。

然而,至于实施意见的效果,陈忠明认为还有待观察。

课堂减压和课外压力

“学校时间短,作业少。学校如何保证教学质量?”面对“减负令”,陈忠明也提出了自己的担忧。现在学校的课本简单多了,老师也简单地教他们。然而,竞争压力并没有减轻,家长不得不为孩子申请各种补习班。

据统计,2016年,课外辅导行业的市场规模超过8000亿元,辅导机构的学生超过1.37亿人,教师约700万至850万人。参加课外辅导的学生约占我国学生总数的36.7%,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大城市甚至高达70%。

"现在学校减压和校外压力的现象相当严重."来自北京海淀区的高中班主任董老师告诉记者,减轻负担可以让学生上学迟到、早退、少留作业、不补课。“对于一个高中生来说,花10万元以上已经是一个基本数字了。”

董老师说,现在很多家长都很焦虑,觉得如果其他孩子花钱补习,他们的孩子就不会落后,所以他们毫无限制地让孩子去上课,甚至觉得花足够的钱可以得到心理上的安慰。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告诉记者,家长盲目送孩子去培训班,从孩子成长的角度来看,这当然是不合理的。然而,如果父母是“理性的”,不送孩子去培训班,他们可能等着他从小到大,从小到大,不能在高考中进入名校。为了让孩子进入更好的学校,父母只能牺牲孩子的休息时间。

熊丙奇认为,培训机构的疯狂,归根到底是为了满足对补习班的异常需求,而对补习班的异常需求是由义务教育资源的失衡而生的。减轻学生负担的关键在于政府,政府应该促进政府的分权,包括分配教育资源的权力和引导考试招生的权力。只有以改革的精神推进义务教育和高考制度改革的平衡,才能有效地解决减负问题,把学生从升学竞争和考试压力中解放出来。

“减负令”下孩子家长仍是喊“累” 原因在哪?

然而,平衡教育资源不是一天的工作。相关专家表示,从目前的政策力度来看,行政权力已经得到了最大程度的运用,单纯依靠政策来有效减轻学生负担是不现实的。在高速发展和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中,父母的焦虑不足为奇,适度的负担是可以接受的,但有必要更理性地看待学业负担和竞争压力。

现实是,孩子们仍然要“发扬光大”。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近日发布的《中国儿童青少年发展研究》报告显示,“00”后的在校时间和做作业时间比“90”后要长,学习负担在一定程度上加重,睡眠不足也更加严重。

与其他让孩子沉浸在辅导课和兴趣班中的父母相比,陈忠明只让他的儿子参加了一个英语班,兴趣班还根据孩子的兴趣学习中文和萨克斯。

“我没有初中的压力,因为我们在一个更好的初中学区,可以在指定的学区注册。”陈忠明说。(记者丹·李青)

来源:荆州新闻

标题:“减负令”下孩子家长仍是喊“累” 原因在哪?

地址:http://www.jinchengblades.com/jzxw/141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