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39字,读完约3分钟

“在明天的会议上,我们将讨论你的报告……”当你在热播电视剧中听到中外混合的表达方式时,你认为“高大”还是有点“露齿”吗?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外来词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过度使用外来词不仅在媒体中越来越普遍,在主流媒体和常规出版物中也不可避免。

中外夹杂物随处可见

误用和滥用没有标准化

翻开最近的报纸,缩略语随处可见。在某一页上,有两个新闻标题特别醒目:“央行上调反向回购和mlf操作利率”和“p2p网上贷款周转率连续两个月下降”。前者解释说mlf指的是“中期贷款工具”,而后者始终没有对p2p(点对点贷款平台)做出必要的解释,这让不熟悉金融领域的读者感到困惑。

除了纸质媒体,电视也不例外。“当你换到体育频道的时候,nba(美国男子职业篮球联赛)、cba(中国男子职业篮球联赛)、khl(大陆冰球联赛)等等都是没完没了的;我一调到金融站,cpi(消费物价指数)和p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就崭露头角了。”武汉大学文学院副教授阮·认为,主流媒体不加注释地使用外来词是不规范的。

相反,在某些情况下,混合外语是“情有可原的”。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学生小王(音译)告诉记者:“如果你在工作或研究中用‘DNA’代替‘DNA’或‘聚合酶链式反应’代替‘聚合酶链式反应’,说起来和写起来都不容易,但会带来一些麻烦。”

信息交流爆炸式增长

语言接触是不可避免的

“中外夹杂现象自近代以来就普遍存在,其原因既有老的,也有新的。”国家语委副主任、教育部语用司司长姚希双分析说,这是因为有语言接触时,外来词是不可避免的;新鲜,因为近代以来,我们与外国的接触频繁而迅速,这必然会通过新词反映出来。

语言是活的。吸收外来词通常有几种方法:外来词的纯音译,如咖啡;中西词汇,如x光和维生素C;字面翻译的话,如蜜月。“如今,随着全球信息交流的爆炸式增长,许多新词尚未来得及翻译,专业领域和媒体直接使用外语形式。”教育部语言应用研究所的研究员王敏说。

"许多人认为使用汉语时混合使用外语是一种时尚."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院教授石定国认为,这不仅是文化不信任的表现,也不符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

有勇气在当地交流和吸收

建立对语言和文化的信心

事实上,外来词的使用早就被规范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如果中国出版物需要使用外国语言文字,必须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进行必要的注释;《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规定,使用外国国际组织名称及其简称时,应当在首次出现时注明准确的中文译文。

“我们应该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外语词汇,不仅要敢于交流,不断吸收,还要把它们本土化,而不是盲目地堆砌和无条件地吸收。”姚希爽说,要贯彻落实《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根据不同情况积极引导和规范。

目前,正常管理正在发挥作用。自从我国建立了外语翻译与写作标准部际联席会议制度以来,混合使用外语词汇的现象逐渐减少;即使它被使用,包含中文翻译的方式也逐渐增加;在政府文件等官方文件中,中外夹杂现象也在减少。(记者张硕)

来源:荆州新闻

标题:电视报刊大量使用外语词 “高大上”还是“硌牙”?

地址:http://www.jinchengblades.com/jzxw/138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