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671字,读完约9分钟

2017中国经济展望农业供给侧改革——本报记者李海南

最近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2016年12月14-16日)指出,2017年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改革的一年。会议强调“主线是推进供方结构改革”,对“深化农业供方结构改革”进行了重要部署,从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改革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储存体系、细化和落实土地承包“三权分立”方式、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等方面,全面确定了2017年农业供方结构改革的重点。

实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农业绿色转型

巧合的是,在随后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2016年12月19日至20日)上,2017年农业供给方面的结构性改革部署更加重要。会议指出,要推进农业供给面的结构改革,必须首先调整农业结构。关键在于完善制度和创新机制,加快农村改革的深化,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充分激活市场、要素和主体。会议强调,作为农业、农村和农民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农业供给面的结构改革必须坚持“确保粮食生产能力不下降、农民增收势头不逆转、农村稳定不出现问题”的三条底线。

实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农业绿色转型

作为推进中国供给侧结构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供给侧改革的部署显然非常引人注目。如何理解中央政府在农业供给方面的结构改革精神?2017年相关改革和部署将走向何方?对此,《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主任叶兴庆,以消除疑虑。

坚持问题导向,突出重点

《中国经济时报》:长期以来,公众对粮食年产量增长的看法对农业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但对农业存在的问题却知之甚少。中国农业存在什么问题?

叶兴庆:自2015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首次提出“农业供给面结构改革”的新表述以来,中央政府和有关方面一年多来反复重申和表述了农业供给面改革,旨在解决中国农业面临的四大问题:一是中国农业国际竞争力下降。大宗农产品的价格通常是上下颠倒的;第二,可持续发展能力下降。我们现在取得的相当大一部分生产能力是通过牺牲生态环境和透支未来实现的;第三,供需匹配能力下降。特别是大宗农产品的供求关系被严重扭曲,这是我国大量产品库存增加的主要原因;第四,支持收入增长的能力下降了。在农民收入的支撑力上,有必要寻找新的动能、新的动力(爱情基础、净值、信息)或新的支撑因素。

实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农业绿色转型

需要重申的是,即使目前的农产品供求是另一种情况,如农产品普遍短缺和价格急剧上涨,也有必要推动农业供给方面的结构改革。农业供给面的结构性改革是通过系统性、整体性和根本性的改革,解决农业供给面深层次的制度性和体制性矛盾,提高农业的质量、效率和竞争力,提高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

实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农业绿色转型

中国经济时报:近年来,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的改革已经在许多领域达成共识。正如你所说,农业供给方面的结构改革也应该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的方针。在你看来,在本轮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中,我们应该关注哪些方面?

叶兴庆:经过多年努力,中国农业现代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农业发展中深层次的结构性矛盾并没有得到缓解,一些方面还在继续发酵。上述四个问题必须通过推进农业供给方面的结构改革来解决。但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2017年深化农业供给面结构改革确定了一系列改革内容,可以说是当前深化农业供给面结构改革的重点。在我看来,今后我们应该把重点放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正确的市场信号应该发挥决定性作用。为降低价格扭曲程度,以纠正资源错配为方向,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的改革方向,以保护农民利益并重为原则,“按品种实施政策,逐步推进”。第二,农业补贴政策的转变应引领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农业支持与保护补贴”向“农业绿色发展补贴”的转变,体现了以提高农业质量、效率和竞争力为重点,向新的经营主体倾斜,追求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生产方式的政策取向。第三,促进土地流转,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推进“三权分立”改革,要在维护承包方和经营者权益之间找到平衡点,不能把土地出让收入作为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的重要途径。第四,我们应该用绿色产能的增长取代边际产能(生产成本高于市场长期均衡价格的产能)的退出。同时,绿色健康生产能力的增长应优于边际生产能力的退出,并应实施“以土地和技术储存粮食”的战略。第五,延伸和重构农业产业链和价值链。要以农业为基础,以提高农业就业密度和农民比重为方向,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第六,实施比较优势战略。只有形成“富人吃国内农产品,穷人吃进口农产品”的格局,中国农业才能在价格上限和成本下限的双重挤压下生存。有必要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水平,使国内消费者愿意为国内农产品支付更高的价格。

实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农业绿色转型

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实施绿色创新

《中国经济时报》:在众多可以关注的任务中,如何提高竞争力、改变农产品价格倒挂现象备受关注。在你看来,如何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进而从根本上提升中国农产品的竞争力?

叶兴庆:农产品价格倒挂和竞争力下降的主要原因在于农业生产成本上升。我认为我们应该关注劳动力和土地来降低农业成本。

首先,我们应该弥补农业机械化的不足。要抓住薄弱环节,进一步推进农业机械化。首先,要加强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引导。特别是要加大对机插、摘棉、甘蔗收获等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第二,推进农机行业供给侧结构改革。鉴于缺乏高效、多功能、精密的农业机械设备,我们应加大研发力度。加快适合丘陵山区使用的便携式农业机械的研发。最后,要积极发展农机社会化服务。从技能培训、购置补贴、仓储用地等方面,加大对大型农业机械和农业机械合作社的支持力度,引导其科学配置农业机械设备,提高使用效率。

实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农业绿色转型

第二,我们应该下定决心解决土地分割的问题。我国不仅人均耕地少,而且高度分散。由于土地被分割,农田如田埂的浪费占3%-10%,导致土地生产率下降15%,劳动力成本增加。地块破碎化的主要原因是在进行土地承包时,承包的土地根据远近、好坏、水旱进行匹配;在丘陵和山区,地形破碎,地块一般很小。建议将解决土地细碎化问题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并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推进土地整合。

实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农业绿色转型

第三,有必要淡化土地租金收入对承包商的重要性。土地集体所有、家庭承包和经营者使用的制度安排符合中国当前的国情。到目前为止,中国34%的承包土地已经转让,2.3亿农民中有7000万家庭已经转让土地。这促进了土地的适度规模管理。但是,应该注意的是,通过租赁实现土地规模经营不仅使地租成本显化,而且使地租经营者不得不支付越来越高的地租成本。控制甚至降低地租迫在眉睫。把增加地租收入作为“三权分立”和土地流转改革的政策目标是不合适的。在条件允许的地方,也有可能提倡“不准确的所有权”,即集体管理或外包给新的商业实体。

实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农业绿色转型

中国经济时报:在你看来,已经强调要实现农业的绿色发展,这显然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你看来,中国把农业推向绿色发展轨道的根本出路是什么?

叶兴庆:必须指出,中国目前农业生产能力的相当一部分是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进行交换的,这就是“为子孙后代吃饭”,透支未来。这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生产能力交换是一种“有毒生产能力”,必须尽快收回。推进农业绿色化发展道路和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是推进全社会绿色发展的主战场,也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的重要任务。

实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农业绿色转型

201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成功召开后,财政部和农业部联合发布了《建立绿色生态农业补贴制度改革方案》,首次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以绿色生态为导向、促进农业资源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农业补贴政策体系和激励约束机制”,突出了大力发展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生产方式的政策取向。当然,尽快实现农业“绿色”的根本途径仍然是创新。

实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农业绿色转型

首先,我们应该促进观念的创新。想法是行动的先导。我们应该尽快摆脱以数量矛盾为主要矛盾、以增产为主要追求的传统农业发展观。根据全社会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对良好生态环境的需求越来越迫切的发展趋势,我们应该把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作为农业发展的首要目标,把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为人们提供新的休闲观光场所作为农业发展的使命。

实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农业绿色转型

第二,我们必须促进科技创新。要适应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大趋势,把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作为农业科技创新的主要方向。改革品种审定方法和评价标准,引导科研人员朝着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方向培育新品种。加大缓控释肥、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等新型肥料的研发和推广,推广水肥一体化、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新技术,为实现化肥农药零增长提供技术支持。

实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农业绿色转型

最后,我们应该促进制度创新。建立耕地轮换休耕制度,以有利于耕地恢复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在地下水漏斗区、重金属污染区和生态严重退化区安排一定面积的耕地休耕,并向休耕农民提供必要的粮食或现金补贴。建立生产者激励机制,推进农业水价形成机制改革,推进水权交易,调动生产者节水积极性;深化农地产权制度改革,鼓励生产者对农地生产力建设进行长期投资。建立第三方治理机制,实施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一控制,为农民提供测土配方施肥服务,建立养殖社区,集中处理畜禽粪便。建立和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和检验检测体系,迫使农业生产者采用标准化生产方式。

来源:荆州新闻

标题:实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农业绿色转型

地址:http://www.jinchengblades.com/jzxw/118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