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4952字,读完约12分钟

据知情人士透露,几天前,北京一家外资特许直销企业的经销商因涉嫌传销被查处。13人被拘留,数十人在网上被通缉,账户资金被冻结3.6亿元。本月3日,该公司一名员工被警方带离广州。与此同时,十几名高级交易商被带走,其中一人被保释。消息一出来,立即在中国直销行业引起了轩然大波。

经各方了解和核实,该外商在京直销企业为宝应股份有限公司,据说宝应广东分公司两名员工日前被警方带走。最初,有三名雇员被捕,但其中一名是孕妇,已被保释。据悉,仍有资金进入冻结账户,冻结账户金额已达3.86亿元。

内部披露:在外交事务中的疏忽最终将导致巨大的灾难

宝应已经开始面对今天的局面,这一事实并没有让业内太多的惊讶,因为自去年以来,宝应糟糕的公众形象一直受到批评,显示出其同样糟糕甚至失败的外事工作效率和效果。

去年5月,一位消费者投诉宝应多维咀嚼片(儿童型)中发现霉菌。消费者要求更换,并要求公司作出声明。然而,这一事件没有得到妥善解决,消费者最终向媒体投诉。

宝应霉变产品

一名广告专业人士在今年的第315届派对后表示:危机公关本质上是管理公众情绪。揭露你的消极不是危机,但是危机是由公众对你的错误的愤怒引起的,这是情绪化的。如何驱散公众的愤怒?推理、反驳和掩盖错误都是非常愚蠢的做法。

试图淡化这一事件,试图使每个人都认为这是一件小事,没有那么严重,将适得其反。并且试图推卸责任,即使这真的是由于事故或其他原因,这种做法是不合适的。

另一方面,在处理消费者的售后问题时,包莹也只是采取了反驳、掩饰错误、推卸责任的做法。如果鲍英及时为消费者换货并承认自己的错误,这件事就不会捅给媒体。不幸的是,鲍英没有这样做。

首先,当消费者找到客服时,客服坚持我们的产品受到严格控制,这种情况不会发生。这是驳斥和拒绝承认错误的高度姿态。

其次,鲍颖试图推卸责任,认为是消费者拿起多维瓶时把它混在一起,导致产品发霉。

此外,虽然宝应为消费者换货,但换货后,宝应仍坚持公司换货只是为了提高消费者满意度,而不是因为顾客认为宝应不得不承认产品有问题。

最后消费者想要一份声明,但是在分行收到此事的员工认为客户的异议已经解决了,所以他们再也没有联系过客户,这导致了后来的投诉。

在这场危机中,鲍英几乎踩遍了所有的雷区公关处理。由此可见,宝应在售后服务上的态度是傲慢的,过程是混乱的,过程是拖沓的,结果是令人失望的,他的心里很不愉快。最初,这是一个简单的售后活动,但最终,它完全朝着把小事情做大的方向发展。

正如一位资深知情人士所言:直销行业有一句流行的话:外交中没有小事,很多失败的案例都是由小事积累起来,发酵成重大失败案例。外交上的疏忽会毁掉企业。

这种缺乏沟通和拒绝承认错误的强硬态度不仅体现在宝应的售后服务上。据了解,早在2013年,宝应就因其不规范的直销行为受到成都工商部门的警告。

这一次,超过10人被拘留,数十人在网上被通缉。据知情人士透露,鲍英已在山西、上海和广东受到处罚。这就是为什么他们经常被到处调查和惩罚。在经历了这么多糟糕和尴尬的事情之后,宝应的外交事务和外交规范没有任何改善。据知情人士透露,警方从去年9月开始调查,并于11月向该企业发出了警告,但宝应的相关人员对此并不重视,最终导致事情发展到今天无法控制。

从葆婴涉传销被查谈起:直销企业“外事无小事”

就此,上述业内资深人士表示,一些公司老板和高管认为,经过几年的努力,他们有了相当多的人脉和足够的资源来处理所有问题,但经历了一些事情后,他们改变了认知。事实上,不管发生什么,只要你认真对待并及时跟进,总会有解决办法的。这只不过是价格问题。关键时刻需要勇气和决心。有许多不响应和疏忽的情况,导致业务关闭或变更。如早期的瓜纳和大连、保罗、济南王耀谷、开安尼、智明德等。,都是小事情,导致大案件,最后遭受重大损失。

从葆婴涉传销被查谈起:直销企业“外事无小事”

如果不及时处理,最终被调查的小组和被捕者决心组织和领导MLM的活动,那么所有涉及的资金将被没收,流入企业账户的资金不仅将被没收,而且可能被罚款几次,甚至被除名。上述行业资深人士进一步表示。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宝应在处理与消费者的关系以及与政府和媒体的沟通方面存在诸多问题。

作为宝应的母公司,尤萨娜显然无法逃脱这一系列危机事件。开始时,郎悦国际收购了直销公司上海福迪健康科技有限公司,并间接获得了直销许可证,这与优莎娜的做法完全一样。然而,郎国际没过多久就停止了通过福地销售其旗舰产品爱卫生巾的尝试,福地的直销业务一度因多次违规而被叫停。

如果鲍英不想走福迪的老路,他必须认真检讨并采取措施。正如业内权威专家所说:直销企业的正确道路是两条规则,所以你必须坚持它们,永远不要忽视它们。目前,直销行业的问题是我们离规范还很远。不要总是抱怨外部因素,还要冷静地审视自己。

这与上述广告界的观点不谋而合:不要解释。我们应该真诚地道歉,承认错误,并提出纠正措施。

这可能是宝应的复兴之路,也是优莎娜保住中国市场的最后一条路。

尤萨纳曲线上市,并获得宝应牌照

2016年,宝应的业绩达到35亿英镑,增长率为25%。虽然看起来表现不错,但宝应内外危机重重。去年,包英被山西、上海、广东等地的监管机构查处,并被处以巨额罚款,所有这些罚款都是数千万的大额订单。此外,近两年来,宝应公司内部矛盾加剧,公共关系日益恶化。而这许多混乱,婴儿的母公司尤萨娜无法逃脱。

根据公共信息,Yousana成立于1992年。凭借其独特的手机奖励系统和双轨系统,Yousana很快赢得了众多粉丝。1996年,Yousana在纳斯达克成功上市。

优莎娜进军中国市场的雄心由来已久。早在2004年,尤莎娜就参加了由商务部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主办的中国直销论坛和直销准入研讨会。2005年,优莎娜健康科技(天津)有限公司在天津成立,并获得gmp认证。2006年,它在上海设立了办事处。当时,约萨纳香港公司也允许持有护照的内地人加入。

所有这些都表明Yousana打算申请直销许可证。然而,优莎娜采用了多层次的直销模式,这也是为什么优莎娜在中国市场经常被指责为传销。然而,在中国,实行的是单层直销,申请许可证的企业在5年内没有不良经营记录。

由于各种因素,优莎娜并没有像雅芳和如新一样成为第一家获得直销许可的外资企业。然而,已经在北美占据了一定市场份额的尤莎娜,却愿意放弃中国这个潜力无限的市场。尤萨娜没有急于求成,而是选择等待机会。

2010年7月,宝应有限公司获得直销许可证。同年8月,宝应的美国母公司百达翡丽公司被优莎娜以6270万美元收购。据报道,优莎娜的谈判、评估等收购过程早在2008年就开始了,但收购完成的时间正好与宝应获得直销许可证的时间发生了冲突。

至此,优莎娜的曲线上市打开了中国直销市场的大门,正如优莎娜高管所说:宝应为优莎娜进入中国直销市场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平台。

事实上,中国市场对优莎娜越来越重要。2月8日,usana(纽约证券交易所:usna)宣布了2016年第四季度和全年业绩。2016年第四季度,usana实现销售额2.53亿美元,同比增长8.7%;大中华区贡献了1.29亿美元的销售额,占第四季度总销售额的51%。截至2016年12月31日,大中华区的活跃直销商数量达到276,000家。

宝贝2016年的表现,图片来源:余新闻

走自己的路,不一致,埋下隐患

在收购宝应之前,优莎娜的内地经销商只能在香港完成报关,这既不方便,又有法律风险。收购后,Yousana间接获得了许可证,他们最终可以以正当的方式开展直销业务。

但随后,Yousana推出了一系列新政策,令其在mainland China的经销商失望。为了获得监管当局的信任,尤萨纳于2010年9月发布了一项新政策:

停止产品供应,将大陆优莎娜经销商翻译到宝应平台,停止大陆经销商的海外报关活动。当时,中国大陆的优莎娜经销商只允许销售宝应的直销产品,而中国市场只允许采用宝应的现有系统,该系统已得到中国监管机构的批准,符合中国直销法规,优莎娜可以在海外进行的系统在中国大陆不会采用。

如今,这些政策似乎只是尤萨纳的权宜之计,但对于那些当时表现良好的经销商来说,它们无疑是不可接受的。然而,优莎娜利用宝应直销系统拓展中国市场的决心已经确定。最终,这一决定导致原香港直销体系的许多内地成员流失,这大大降低了香港市场的表现。

不喜欢宝应的不仅仅是Yosana经销商。虽然是由优莎娜间接收购的,但深深涉足中国母婴产品直销市场的宝应似乎不愿意与优莎娜过多地扯上关系。宝应的业内人士曾经说过,宝应和优莎娜之间的关系只有间接持股和股权间接持股的关系。此外,这两家公司之间没有业务往来。一方面,优莎娜的保健食品没有得到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批准;另一方面,其在国外普遍采用的多层次直销模式在中国无法得到认可,宝应的单层次直销也无法与优莎娜交叉。

从葆婴涉传销被查谈起:直销企业“外事无小事”

经销商团队的生硬翻译导致了大部分员工的流失,宝应的内部人士称,两家公司没有业务往来,这似乎证实了尤莎娜和宝应陷入了完全水火不容的尴尬境地。

产品也是如此。宝应专注于母婴市场,即使被收购,也不可能按照订单接受优莎娜的所有产品。2010年,商务部备案的直销品中有12种保健食品和2种化妆品,尚未增加。

当时,优莎娜只允许经销商销售宝应产品,只是为了暂时规避政策风险。事实上,Yosana经销商继续以各种灰色方式销售未经批准的Yosana产品。此外,根据一家经销商的声明,香港优莎娜公司最初规定不允许宝应会员购买产品,后来改为限制小额购买但不计算业绩,后来改为计算部分业绩。

据悉,尤萨纳的葡萄籽、钙、镁等产品早在2012年就正式进入中国。2015年,sense care系列和usana体重控制系列产品也相继进入中国市场。

从这个角度来看,宝应只是充当了优莎娜进入中国市场的桥头堡,正如媒体所说,优莎娜只对宝应的直销许可证感兴趣。另外,长期以来,两家公司的管理团队、经销商和产品都没有真正整合。

宝应公司所在地

宝应的负面形象因热衷于巢内争斗而加剧

据报道,这次被调查的知情人是相当血腥的,可以说被带走的经销商是来自内讧报道。当你们意见不一致的时候,这真的是一把小刀,它会直接刺入宝颖的心脏。

从这个角度来看,虽然在外人眼里,宝应和尤萨娜是一家人。但事实上,作为母公司的优莎娜与宝应之间的隔阂并没有消除,反而加剧了。

尤萨纳收购宝应后,并没有很好地融入其中。矛盾始于Yousana将经销商转移到宝应,当时许多经销商因为不认可公司的做法和产品而离开。据一位知情人士透露,2011年6月之后,最初在香港注册和报道的优莎娜的内地经销商,最终只带了两三百人就加入了宝应的直销团队。据媒体报道,在此之前,约萨纳有超过10万名大陆经销商。

从葆婴涉传销被查谈起:直销企业“外事无小事”

内部矛盾的激化也反映在人事冲击上。

据知情人士透露,近年来宝应内部人员发生了很多变化,公司原有的内部管理发生了很大变化。宝应目前的大部分管理人员都是从优莎娜那里调来的,这可以称为一个全新的优莎娜管理团队。

据报道,宝应前总裁马特于2014年离职,由杨接任,但他于2016年初离职。杨离开后,刘宇文接任总裁。刘宇文于2015年底加入宝应,最初担任公司副总裁。三个月后,杨离开的办公室后,他被提拔为公司总裁。

此外,原人力资源总监俞、原全国销售总监陈、原宝应公司全国运营总监孟均于2015年至2016年初相继离职,随后不久,外事总监也相继离开宝应。

正如优莎娜在收购宝应时所说,优莎娜收购的长期目标是在中国建立和发展优莎娜品牌。

现在,宝英更像是一块踏脚石,而不是桥头堡。从管理层的变动到团队之间的汇报,尤萨娜似乎正在从各个方面一个接一个地取代原来的宝应。

也许这真的达到了尤萨娜收购宝应的初衷,并被间接授予了该卡,最终取而代之。但这不是最好的选择。在解决矛盾时,最好的政策是合二为一,第二是双赢或双赢,第三是完全分离,这是一方吃掉另一方的下一个最好的政策。毕竟,宝应在母婴直销市场的份额并不低,其拳头产品宝碧康也拥有一批忠诚的消费者。

内讧不可避免地会增加公司内部的摩擦,这不仅会使公司陷入动荡的局面,还会在外交事务中带来许多风险。从宝应近两年的负面报道中,我们也可以窥见一二。(本文来源:中国经济网)

来源:荆州新闻

标题:从葆婴涉传销被查谈起:直销企业“外事无小事”

地址:http://www.jinchengblades.com/jzxw/113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