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293字,读完约8分钟

闻鸡起舞,打开新局面,卷起袖子努力工作。新年以来,许多方面都与往年不同。不仅一些领先的经济指标反映了新的趋势,而且各行各业的人的精神都大大提高了,这是令人兴奋的。

目前,作为实体经济的晴雨表,国际大宗商品需求逐渐增强,价格稳步回升,世界贸易再次活跃,表明全球经济将加速增长。中国形势进一步改善,各种预期和信心增强,市场主体的活力不断激发。特别是实体经济受到了广泛关注,各地区各部门出台了一些有效措施。许多企业也在积极调整战略和计划,加强对具体把握和重点的考虑。

经济日报:向振兴实体经济发力聚力

但是,如何在国内外充分认识新形势下振兴实体经济的重大意义?如何把握振兴实体经济与供给方结构改革的内在关系?如何更好地振兴实体经济?仍需深入分析,进一步将思想认识与中央政府的形势判断和工作部署统一起来。

一个

当今世界正在经历深刻的变化。自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一直处于深度调整阶段,复苏过程艰难曲折。这场危机深刻暴露了世界经济发展的内在矛盾。科技进步、人口增长、经济全球化等曾经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已经先后进入转型时期,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明显减弱。最值得注意的是,上一轮科技进步带来的增长势头逐渐减弱,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变革尚未形成势头;其次,在美国、英国、法国等国家“去工业化”并陷入“虚拟化陷阱”后,“再工业化”进展缓慢,拖累了世界经济。

经济日报:向振兴实体经济发力聚力

去年,中国经济增长6.7%,仍处于世界前列,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30%。但是,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经济运行中仍然存在各种矛盾和问题,特别是这些矛盾和问题的根源在于重大的结构性失衡。

其具体表现,首先是实体经济中供求结构性失衡。近年来,国内消费需求持续扩大,消费结构升级明显加快。然而,供给结构严重滞后于需求的新变化。一方面是产能过剩,另一方面,很多产品供不应求,服务质量跟不上消费者的需求,所以很多人去国外买马桶盖和电饭煲。

第二,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失衡。大量资金游离于实体经济之外,或者在金融体系中流通,或者兴风作浪。金融业在经济中的比重正在迅速上升,而工业尤其是制造业的比重正在下降。结果,不仅“脱离现实、虚拟化”问题突出,实体经济受到挤压和伤害,金融风险隐患增加。

第三,房地产和实体经济失衡。由于实体经济的结构性矛盾、企业盈利能力弱、“有形之手”不足、政策不到位,各种资金涌入房地产市场进行投机,促使一些城市房价快速上涨。然而,房地产的高收入不仅进一步诱导资本“脱离现实”,而且使经济增长、财政收入和银行利润越来越依赖于“房地产繁荣”,也推高了实体经济的成本,使低收益的实体经济雪上加霜。

经济日报:向振兴实体经济发力聚力

从全球来看,实体经济本身结构的失衡和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矛盾是各国工业化进程中的共同问题,也是难题。一些发达国家甚至在这个问题上遭受了巨大损失,陷入了“虚拟化陷阱”。我们重视并早一点解决这个问题,就是要向别人学习,避免重蹈欧美的覆辙;就是抓住有利的机会,渡过这个难关。

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是解决重大结构性失衡的根本政策,也是新形势下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根本政策。去年,我们把重点放在供给方面的结构改革上,紧紧围绕“三比一、一减一补”五项任务,取得了初步成效。今年仍要围绕这一主线,把振兴实体经济作为主线下的主要任务,实行“三比一、一减一补”,提高农业质量和效益。

经济日报:向振兴实体经济发力聚力

振兴实体经济关系到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应该说,我们是在实体经济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我们必须依靠实体经济走向未来。任何时候,实体经济都是中国发展的基础。没有这个基础,中国的经济就走不远,在国际竞争中就很难取胜。因此,我们必须把振兴实体经济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现在,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供应方面大惊小怪,密切关注实体经济,尤其是制造业。在德国,“工业4.0”计划进展迅速;在美国,特朗普的“购买美国商品,雇佣美国人”的口号似乎不切实际,但他对制造业的强调值得我们关注。特朗普在竞选中打出了许多“制造牌”。一方面,他迎合了选民对美国制造业外流的不满,以及他们对实体经济和金融服务之间严重失衡的担忧。另一方面,制造业已经成为现代经济大国争夺新全球经济战略制高点的关键。

经济日报:向振兴实体经济发力聚力

奥巴马提出“制造业重组”是为了保持美国在全球制造业竞争中的领先地位,为新一轮产业转型做好充分准备。目前,特朗普的“制造业回归”政策不仅希望美国企业回归美国,还希望重振制造业,带动更多就业岗位,增加更多优势。

我们需要从国际、国内、历史和现实的趋势中把握中国经济发展的定位。深刻认识深化供给侧结构改革的战略意义,振兴实体经济,坚持把供给侧结构改革作为经济工作的主线,着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率,着力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推动中国经济向更高形式、更优化分工、更合理结构的阶段演进。

在新的国际环境下,要振兴实体经济,不仅要正确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关系,还要处理新兴产业(爱心基金、净值、信息)与传统产业的关系,抓住解决“脱离现实到空虚”、实现创新引领、提高质量、提高效率和升级的关键点,重点抓好几个关键问题。

首先是“质量”。积极推进制造业从数量扩张到质量提升的战略转型,让提高供应质量的理念渗透到每个行业和企业的头脑中,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强烈意识,全面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以质量优势化解成本上涨的劣势,以优质产品夺回市场需求。目前,不仅许多中低端产品供过于求,而且中高端产品有效供给不足,居民的日常生活用品和服务质量跟不上需求。因此,我们必须开展广泛的质量改进行动,提高质量标准,加强全面质量管理,增加高质量和高水平产品的有效供应。

经济日报:向振兴实体经济发力聚力

第二个是“创新”。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利用新技术、新业态全面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新动能发展壮大,振兴传统动能,创新全面提升供给能力,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高端制造业(爱基、净值、信息)”的跨越。加快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综合创新,广泛开展群众性创业创新,进一步畅通科技成果转化渠道,快速推广节能减排和结构优化升级等先进适用技术;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的融合,提高智能化和自动化水平,适应多元化、个性化和定制化生产的发展趋势,使供应更加符合市场需求;抓住并利用好海外并购,推动价值链从低端向中高端延伸,更深更广地融入全球供应体系。

经济日报:向振兴实体经济发力聚力

第三是“监管”。在很大程度上,市场经济的盲目性反映在不切实际的房地产投机现象上。在这方面,通过加强宏观调控发挥“有形之手”的作用尤为重要。在这方面,我们不仅要加强金融监管和治理,遏制金融体系的自我循环和自我扩张,坚决纠正各种市场混乱,纠正金融企业片面追求规模和利润的倾向,促进其回归原点,提高其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水平,还要注重综合运用监管手段和政策措施,形成引导机制,有效引导资本、人才、技术等经济要素不断向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流动。几天前,央行明确提出“脱离实际,做假货”和“货币投机”应该是监管的重点。中国证监会推出新的再融资政策,强化“买真卖假”,中国保监会严惩“蛮夷”,这是值得肯定的。现在,是“有形之手”的时候了。要切实减少制度安排中“急功近利”和“一夜暴富”的诱惑和机会,形成建设制造业强国的有效激励机制,引导亲工业、产业导向的社会氛围。

经济日报:向振兴实体经济发力聚力

第四是“改革”。要进一步推进“配送服务”改革,以清单管理为重点,推进政府行政化和分权化,完善事后监督制度,大力推行“互联网+政府服务”,明确收费和减收收费,继续清理各种行政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降低各种中介评估成本,降低各种交易成本和生产经营成本,真正减轻企业负担,促进制造业轻装上阵。

制造业是振兴实体经济的主战场。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制造基地,中国拥有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完整的生产能力。这是坚实的基础,也是一个明显的优势。今年经济工作的主线--供给方结构改革,以及主要任务--振兴实体经济,都与作为主战场的制造业紧密相连。当我们谈论中国梦和强国梦的时候,这绝不是空的话,而是我们必须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地去做,从一个制造大国稳步走向一个制造大国;说“卷起你的袖子,努力工作”不是一个口号,而是一个号召亿万人民去战斗的号角!(本文来源:经济日报作者:钟敬文)

经济日报:向振兴实体经济发力聚力

(主编:范黛玉)

来源:荆州新闻

标题:经济日报:向振兴实体经济发力聚力

地址:http://www.jinchengblades.com/jzxw/100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