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04字,读完约4分钟

最近,国家林业局和草地局发布了最新数据。“十三五”以来,中国荒漠化治理取得显著成效,全国完成荒漠化治理任务880万公顷,占“十三五”治理任务的88%。

被称为“地球癌症”的沙漠化就像一把达摩克利斯利剑,挂在地球村每个村民的头上。它是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大全球性生态问题。几代中国“治沙人”用几十年的奉献、坚持、智慧和努力,把荒漠化变成了绿洲,为世界荒漠化治理贡献了“中国智慧”。

然而,中国的荒漠化土地面积基数大,影响广,荒漠化土地面积261.16万平方公里,荒漠化土地面积172.12万平方公里,荒漠化趋势明显的土地面积为30万平方公里。荒漠化防治已进入“啃硬骨头”阶段,治理难度加大、成本增加、难度加大。

生态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综合治理。很长一段时间,做一个“绿色傻瓜”是必要的,就像在右玉控制沙子和种植绿色一样,并且一代代地继续下去。受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条件的影响,几千年来,右玉荒山遍地,干旱少雨,风沙肆虐。在县委领导和一代又一代党员干部的领导下,“绿色龚宇”围绕植树造林这一主题绘制了蓝图,坚持青山不放松,脚踏实地,下大力气转述。在过去的70年里,人们植树造林,继续治沙,最后,人们种下了一片绿洲,实现了“从沙到沙的撤退”。目前,防沙治沙已进入攻坚阶段,仍需培育“绿色愚公”精神,指出中国的绿色之地,造福千代。“青山在青山在金山银山”的理念已经成为全党和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是新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证明,经济发展不能以破坏生态为代价。只有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中国的土地才能是蓝色、清澈和绿色的。

【土地评估线】东湖评论:继续防沙治沙,构筑经济发展的绿色屏障

目前,中国已经走上了一条依靠人民、造福人民的中国特色的荒漠化治理双赢之路。例如,在石漠化地区的217个贫困县,已经雇用了125,000名生态管理员,推动了近500,000人增加收入。同时,荒漠化治理项目向贫困县倾斜,向贫困县投入27.4亿元、40亿元和8.2亿元林业资金,用于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和国家沙化土地封禁建设工程。在沙区发展以木材、饲料、中草药、经济林水果和沙漠旅游为重点的特色产业,将大大提高农民的纯收入。中国近40%的贫困县和近25%的贫困人口分布在西北沙区。在优先保护的前提下,大力发展生态治沙产业不仅是“绿色文明生态观”的应有之义,也是反贫困斗争的重要一翼。坚持“治沙”与“致富”相结合,可以把沙漠的美丽变化与人们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的提高联系起来,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美好的希望。

【土地评估线】东湖评论:继续防沙治沙,构筑经济发展的绿色屏障

要防治荒漠化,光有信心和决心是不够的,不要害怕艰苦和疲劳。政府、企业、农牧民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必须遵循自然规律,科学防治。由于缺乏科学统一的规划、科学系统的治理模式和治沙技术,库布齐沙漠局部地区陷入了“治理-退化-再治理-再退化”的怪圈。通过实施“三区规划”,创新微咸水控制与综合利用、飞播和无人机治沙等科技手段,库布齐模式已成为全球治沙的典范。无论是“水蒸气法”植树新技术、“平移法”种植甘草和迎风坡造林技术,还是林草药复合种植的创新模式,这种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前提下因地制宜精确治沙的科学方法,都极大地提高了治沙的科技含量和效率。在日益成熟的荒漠化治理技术的基础上,通过“生态科技+绿色产业”的整合,实现高质量、高效率、高技术的发展,成为具有竞争力的生态科技服务形式。

【土地评估线】东湖评论:继续防沙治沙,构筑经济发展的绿色屏障

一个人没有达到他的青山;青山当然不符合他的期望。共同努力防止风沙和阻止沙漠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我们要培育“绿色愚公”精神,紧紧依靠人民,遵循自然规律,科学防治和保护青山绿水,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消除贫困做出贡献。

资料来源:Jingchu.com

边肖:戴梅

来源:荆州新闻

标题:【土地评估线】东湖评论:继续防沙治沙,构筑经济发展的绿色屏障

地址:http://www.jinchengblades.com/jzfc/1805.html